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程勇 《四川教育》2010,(4):28-28
案例一: 在教学“倒数”时.教师组织学生把数学书、文具盒、直尺、钢笔等物体倒过来的实践活动,体验“倒”的含义后,出示2/5、4/7、5/9等分数,让学生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揭示倒数的概念。学生学得很轻松.课堂显得比较热烈.可是.在练习中,学生对于倒数的理解和运用正确率却不高.很多学生对分数的倒数问题不大,但对小数的倒数却无从下手,因为“它们的上下两部分不能倒过来”,甚至还出现了8的倒数是8,0的倒数还是0,因为8和0的上下倒过来还是一样等等错误。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理念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中学文古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思想:不少中学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中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巧用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识字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阅读及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是摆在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种识字教学的方法. 1.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做“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活动,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口语交际课堂上,不少学生“金口难开”“惜字如金”,那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的学生怕而不说;有的学生会说,因缺乏兴趣而不愿说;有的是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紧扣“活”字,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下面结合我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这一问题的引发源于前阶段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课。这节课,让学生学会“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并不难,但关键是如何知道“为什么可以乘倒数”的来龙去脉却存在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6.
“体罚”:“罚”字,是目前一些中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字眼儿。有的小学生在还没有认识这个字的字形之前,已经体验到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因为有的教师把“体罚”作为班级管理、教学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学生如有不完成作业、迟到违纪等不良现象,教师便让学生或面壁站立,或大量抄写作业,或围操场跑几圈甚至几十圈……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生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有可能受益终身.下面就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与笑有关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2.学生能用“六何法”(何时、何人、何地、何事、为何、如何)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认识“笑”字成语。4.学生能评价不同的笑背后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倒数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为学习分数除法作好准备。引导看书明确意义倒数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老师在学生看书时,出示思考题,予以适当引导。1.怎样通过例题来说明什么是“倒数”?2.怎样理解“倒数”的含义?出示这两道思考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比较1/3×3=1和3/8×8/3=1这两个算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即两个算式中都是两个数相乘,乘积都为1。然后从算式中抽象出倒数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课文内容,采取直观法进行教学,既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以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一课的生率“浮”加以说明。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浮”字的音、形、义,我把一个乒乓球放进一个瓶身较长且瓶曰较小的空玻璃瓶里,让学生观察,并]司:“谁能从玻璃瓶里拿出乒乓球来?”学生思维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片刻,就有几个学生争先回答。有的说“用铁钩钩出乒乓球”,有的说:“把乒乓球倒出来”,有的说“把胶水涂在小律上粘出乒乓球”,有的说“用两根小棒挟上来”等…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乙)。…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相似文献   

13.
【教材赏析】倒数是推论分数除法法则的基础概念。倒数这一概念的教学,既要从概念的本质属性着力,又要从运算中体现内在逻辑关系。倒数最早的使用源于分数,单纯从分数除法法则的角度来看,描述倒数为“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即原分数的倒数”是形式上的定义。数的运算除了涉及到分数以外,还有小数、整数等其他的数域。在运算技能上,人们为了使计算简洁、明了,常常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因此将倒数的概念描述为“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是本质上的定义.有利于学生对倒数这一概念本质的把握和灵活的运用。本节课教学从倒数概念的本质入手,围绕“乘积是1”展开。让学生在经历倒数概念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概念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吗。同时,感受到概念抽象背后的生动、合情与合理。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渔父》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一篇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学中将遵循“先言后文”的原则和程序:先让学生学习文言字词句知识.掌握字词句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学习其中的人文内涵。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人曾有幸观摩过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太阳》一课的教学,至今记忆犹新,现采撷几朵浪花,呈现给大家。 开课初,支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时在黑板上写了个“支”字。并让学生评价这个“支”字写得如何。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这个字横长,有的说这个字捺短,课堂上沸沸扬扬。就在这众说纷纭的议论中。师生建立了平等友好。和谐融洽的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民主环境。 讲读课文前。放手让学生读书,或大声读,或轻声吟。或边读边批记画注……依学生学习习惯而定。因而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神情专注。真正达到了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检查学生读书不是指名,而是谁愿意读谁就站起来  相似文献   

16.
理解本质和激活思维是数学教学最核心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数学本质.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理解所教知识的本质.把当前知识置于后续知识体系中.站在后续的位置和更高的层面来解读教材,可以认清知识的教学本质一准确地把握教晕目标.激活思维的要义是一个“活”字一前提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另外,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感悟教学思想不仅是理解数学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激活思维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7.
提到炼字的典故 ,人们往往联想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比“到”、“入”、“满”等字妙 ,妙在何处?究其根底 ,用“绿”字是一种超常规思维 ,蕴涵了“到、入、满”等字的含义 ,并且直指春风吹遍江南所带来的结果———绿 ,创造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这也是一种创新。同一种种子埋到土壤里 ,结果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可能长成大树 ,有的可能长出嫩芽而后夭折 ,有的也可能因为缺水或人为的破坏不能发芽。但同一种种子的生长机理却是一样的需要水份和养料。一堂课如何判断上得成功与否?有人会从教师是否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去评…  相似文献   

18.
王杰英 《师道》2013,(12):51-52
传统教学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高悬头顶,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是上课,有的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有的简直成了受罪。如何激发这些生命的活力?让课堂不仅成为我们播种希望和理想的地方.更要让种子破土萌芽,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材中不少问题都没有直接展开,而是把有关结论和应用,通过“探索”或“思考”等栏目提出猜想,然后通过“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让学生去探索、去验证、去发现,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和技能.如何才能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充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识字教学,“抄写”过多,听写、默写过少。生字让学生抄写,课后课中的“读读写写”让学生抄写,甚至学生熟读成诵了的重点句、段也让学生抄写。有的学生养成了“抄写”的习惯,头脑没句、没词,甚至没字。他抄的是部件笔画,抄一个字看几次,不仅写字速度慢,而且常常倒下笔,或多笔少笔。又因为课堂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