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在学习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进一步探讨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的途径,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的叶器官对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从而自觉爱护绿色植物。本文就“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教学过程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生物学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第一句话为“绿色植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笔者看过此话后觉得有些异议,在此提出,请同行指教。1.还有蓝绿藻和光能细菌在以太阳能为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生物圈中,我们可以认为固定这一能量的生物是广大的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我们可以认为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因此课本上有了“绿色植物养育了其他生物”这样的提法。实际上作为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生物却不仅仅是绿色植物,还有蓝细菌和光能细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由于还未知蓝细菌和光能…  相似文献   

3.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其具体教学目标有以下五点:①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②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CO2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③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④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⑤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目标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郑家兰 《亚太教育》2019,(11):182-182
本文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中的动物”“人体的呼吸”等课程为例,通过多种实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学科中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和氧气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和氧气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地球之“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纵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纳入了十大块内容,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与“健康地生活”。每一部分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融读、说、练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旨在使学生认识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种类之后,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从绿色植物自身生活需要水作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内因。为使抽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实验工作的成果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认识。接着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增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练习画直方图作为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解读实验数据,认识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是不同的,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苏教版)的内容,教材要求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生物圈是一个整体",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珍惜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关注自然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常因材料选择不当、方法不合理等,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章实验进行分析,改进了“植物对水分的运输”“观察叶片的结构”两个实验,延伸与拓展了“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实验,并取得了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1、教材分析《蕨类植物》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第二课时,该节内容涉及的三大类群的植物,虽“低等”,但其在生物圈的作用不可或缺。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已经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究学习了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尤其对它们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已有了相当的认识,这就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蕨类植物是这三个类群的“老大哥”,学习它对整节的教学有带动和统领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对整个植物类群将有一个总的认  相似文献   

1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植物生理基本知识的一节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及使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笔者经过实践,通过“找水”、“分析图片资料”、“解读实验数据”、“评诗、改诗”、“角色扮演”(萎蔫的菊花、沙漠中的仙人掌)、“给萎蔫的菊花浇水”、“了解家乡的水资源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和缺水地区极其珍贵的水资源”等一系列探究、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讨了Plantale应用程序与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板块的结合与运用过程,以及通过应用程序的使用来完成智慧课堂的建设,并以此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突出了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即: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绿色植物和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的生命活动,尤其和人类的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科学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与现实生活贴近之特点。新课标的这些特点,则决定了我  相似文献   

14.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材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27页"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中.设置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绿色植物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诸如环境、矿藏、医药等方面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一课时)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去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出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逐步建构核心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并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第三单元的地位及编者的意图七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个单元的编排既反映了三个单元知识体系的层次性,又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单元从生态的角度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这个家为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条件;第二单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当前课改持续深化,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条件下,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学内容分析 “探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相关知识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其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分为两个部分: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一方面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突出绿色植物和人在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探究和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生物技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