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恋对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归纳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依恋对个体情绪调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依恋对象是婴幼儿情绪的“外部组织者”;婴幼儿在与依恋对象交互作用中学会情绪调节;依恋安全性是导致情绪调节策略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依恋对象提供身体和情感的安全依赖;婴幼儿依恋具有情绪动机功能和促进儿童对情绪的理解的功能。依恋的这些功能促进了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文章还依据这些心理机制归纳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是情绪能力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情绪能力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有关学前儿童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及其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主要研究范式进行述评,并阐述了儿童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而有意图、有计划的努力和做法。情绪调节策略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能力和水平。了解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和发展特点、帮助儿童掌握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促进积极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调节既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机制,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独立性日益增强、随意性不断发展以及调节策略的复杂性逐渐增加.亲子互动水平和儿童人格特质是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外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中的情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具有促使个体适应环境的功能,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来自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问题儿童在情绪能力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来自神经心理研究的结果则表明情绪的神经通路具有可塑性,理论研究则认为语言干预和认知训练能够促进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临床实践中,心理学工作者发展了多种以情绪为焦点的咨询与治疗模式,如促进选择性思维策略、情绪课程和情境情绪调节疗法.经验证明,这些模式对特定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情绪调节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时期个体的努力控制直接影响着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情绪表达方式的发展.执行注意系统是努力控制的基础,儿童执行注意系统的发展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刺激和反应,提高对冲突情景的应变能力,在反应性上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情绪能力在特殊儿童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有必要开展专门的情绪教育活动,教导特殊儿童识别和理解情绪、表达情绪以及调节情绪。从事康复训练的教师应创设接纳、宽松的环境,用特殊儿童喜欢的、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情绪教育,促进特殊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37名儿童及其父母、老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情绪教导、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情绪教导对儿童攻击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父母的情绪觉察和情绪接受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不明显;(2)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通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幼儿情绪能力是指个体察觉、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表达、调节控制,以帮助自己应对挑战、达成目标以及有效参与社交互动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情绪能力对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学业成就、社会能力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儿童情绪能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在教师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教师如何影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主要从教师对儿童情绪表达的回应、教师影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因素以及促进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策略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情绪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价自我或被他人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主要有自豪、傲慢、内疚、羞耻、尴尬等形式。而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是指个体对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该文对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自我意识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且对未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研究的开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信阳市四所普通幼儿园学前班和三所普通小学二年级选取部分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被试,运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和<儿童情绪调节量表>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情绪能力以情绪智力为基础,是认知和情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体现。儿童情绪能力在同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情绪能力中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教育者应重视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培养,从而改善同伴交往不良儿童的现状,增强其同伴接纳程度,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姜旭  钱文 《幼儿教育》2012,(18):30-34
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与<儿童情绪调节量表>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法对37名聋童与40名听力正常儿童的情绪理解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在有提示语条件下,聋童情绪识别的准确性比听力正常儿童差,且受情绪类型的影响;(2)在无提示语条件下,聋童情绪表征的准确性差于听力正常儿童,且对不同情绪类型表征的准确性也有所不同;(3)聋童正确情绪表征线索的数量与丰富性比听力正常儿童都差,其对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表征的正确线索数要比对其他三类的正确表征线索多。  相似文献   

16.
情绪调节指个体对自己所产生情绪及怎样去体验和选择如何表达情绪施加影响的过程。成功的情绪调节能够使个体产生良好的生理唤醒,提高其应对生活的能力,而不合理的情绪调节则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并危及其正常的社会功能。研究者通过对有关情绪调节的界定、策略、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对情绪调节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学方法的运用,情绪、情绪调节研究发现事件相关电位的晚正成分LPP与情绪刺激的自动化加工、有意控制加工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LPP源于枕叶和后顶叶皮层,由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对情绪刺激进行反应时产生,反映了注意对情绪刺激的持续偏向和加工。由于个体生活经历、年龄发展及基因的不同,LPP存在个体差异性。情绪调节的ERP研究发现,LPP的时程可作为情绪调节的替代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ERP在较完整理解情绪加工和调节这一应用领域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情绪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儿童情绪认知迅速发展的时期,它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认知可分为面部表情的认知、愿望和信念的理解、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和儿童道德情绪认知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把情绪智力看做是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集合,认为“情绪智力是觉知和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影响着情感的建构与调节,在社会动机行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情绪智力的视角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情绪能够激发行为,从而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儿童情绪能力的获得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父母在家庭中所表现出的情绪社会化行为来进行。本文将从家庭情绪表达、家庭情绪交流和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三个方面论述家庭情绪互动对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