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陈幸莺 《科技风》2013,(1):11+14
采用气相色谱法,将油脂中脂肪酸衍生为脂肪酸甲酯,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从而鉴别花生油中是否掺入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等油脂。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建立露天煤矿开采设备油脂化验室的必要性,以及油脂化验采取的技术手段,通过油脂化验检测技术,可以为采矿设备检修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3.
植物油酸价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酸价是表示油脂中所舍有的游离脂肪酸的数量,又称酸值。以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来表示。它反映了油籽质量、油脂精炼程度和储藏品质变化,是油脂碱炼脱酸时计算用碱量的依据。因此,测定油脂酸价在实际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一类抽象分歧数据 ,给出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使得它们能够实现为黎曼球面上分歧覆盖的分歧数据  相似文献   

5.
一条新的途径油脂是人类不可少的食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由于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油脂的需要量与年俱增。因此如何生产更多的油脂是个重大的问题。一般油脂来自油料作物的种子以及牲畜、海兽和鱼类。有没有其他途径来获得油脂呢?有,科学工作者已经给我们指出一条新途径:可以利用微生物来生产油脂。在古时,人类就已经知道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造食物和饮  相似文献   

6.
卓然 《知识窗》2008,(8):60-61
中国营养协会的资料显示,中国人日均摄入油脂量超过推荐标准的120%,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每天人均摄入油脂近80克,超过健康标准25克的两倍还多。因油脂过量摄入而导致的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人们摄入的油脂量成正比增长。盲目吃油已成为人们健康状况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脂脂肪酸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我国野生植物油脂资源开发,油脂脂肪酸营养价值研究和现代高新技术在油脂研究领域应用的进展情况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常温条件下以适当的比例与油脂进行混合,制备出了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着重研究了产品的油脂包埋能力,流动性,水溶解性及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一) 提起油脂植物,人们很可能想到熟知的蓖麻、油菜等。其实,油脂植物种类繁多。广义地说,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含油脂,只是其含量高低、化学组成不同,就植物各器官来说,油脂主要存在于种子之中。据统计,在种子植物中,88%以上的种子含油脂,果实,花粉、孢子、根、茎、叶等部位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油脂,作为一种植物油脂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行业.苹果酸酶被报道具有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的潜能.综述了从产油微生物中获得的苹果酸酶分类、性质、基因.阐述其在微生物油脂积累中的作用,调控机制及其应用前景,并对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可知,国内对方格星虫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其研发相对滞后,研发空间广阔。目前提取油脂的方法集中于酸提法、碱提法、水提法、酶解法、辅助提取法、超声法等,实验拟采用超声波-微波法提取方格星虫体内油脂,通过单变量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优化法分析提取油脂最优参数组合,辅以HPLC法测定方格星虫体内油脂含量,为后续生物体中油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电磁加热对植物油脂自动氧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加热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而增大;不饱和度越高的油脂热稳定性越差;相同的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下,电磁加热对应的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高于常规加热;在采用不同电磁加热方法下,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由高到低的变化顺序为:连续加热>间歇加热>不断补充新油加热.  相似文献   

13.
Diether等在2002年发现,分析师预测的分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股票未来的收益。分歧程度越高的股票,其未来的收益率与分歧程度较低的股票相比要显著低一些。这个结论与Miller的结论一致。而在1987年,Merton提出与Miller相反的结论,即分歧程度越高的股票其未来的收益率与分歧程度较低的股票相比要显著高一些。本文通过实证的检验,利用2003到2010年深证100R的月度数据,验证我国深市的情况,得到的结论却是我国分析师预测的分歧程度与股票未来的收益几乎无关,这与Diamond和Verrecchia(1987)的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4.
范志红 《金秋科苑》2013,(8):114-116
油脂怎么换着吃 人们经常听说,油脂要混着吃,换着吃。其实这种说法虽有道理,却不全面。  相似文献   

15.
饲用油脂可使畜禽增重提高,具有重要的饲用价值,现浅谈一下饲用油脂在猪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一种测定食用油脂过氧化值的新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用于食用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李仕一 《今日科苑》2009,(16):32-32
本文选用活性碳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预处理脱色研究,对影响废弃食用油脂脱色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活性碳对废弃食用油脂脱色的最佳条件:活性碳用量15%,初始脱色温度60℃,终止脱色温度110℃,脱色时间20min,活性碳投放次数为1次,搅拌速度350rpm。  相似文献   

18.
菜籽多酚在芝麻油中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在芝麻油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菜籽多酚,在强化贮存条件下,对油脂的AV及POV值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添加菜籽多酚有抑制油脂AV和POV值升高的作用,而且在贮存过程中,菜籽多酚浓度在0.3-0.4g/kg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特许经营中目标分歧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星剑  仉巍  郭晓宇  陈颖 《预测》2004,23(3):20-22,35
本文探讨了特许经营的本质,分析了目标分歧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着重对特许经营中的目标分歧进行了经济学解释。分析结果表明,因为特许双方利润最大化价格决策的不同,双方必然会存在目标分歧。特许方的“利他”行为可以协调目标分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对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饮食的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食用油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很有必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一系列的新型食用油,主要包括草本作物油料、木本作物油料、微生物油脂、油脂代用品、油脂加工品几类,不同来源的新型食用油脂具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在烹饪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新型食用油脂的营养与烹饪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