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创新颇多,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集中反映了柯平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文集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明代目录学的发展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健 《图书馆》1994,(2):19-21,5
明代目录学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其特征有三,一是书目著作数量多,且许多都流传至今,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历代图书。二是书目品种多,记录了发达和新兴学科的图书。除了综合性国家书目外,还有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藏书目录。三是对书目的分类、著录理论和方法多有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3.
解悟目录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菲 《中国索引》2010,8(1):32-38
本文从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解悟了目录学的若干问题,梳理目录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历史轨迹。探讨目录学在网络时代的传承和创新,搜索引擎翻开了网络目录新篇章。论述目录服务的价值所在,目录学是社会阅读的光明使者,是文化建设的光明之桥,其将恩泽社会,流芳史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目录学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试评《目录学教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等方法,从体系架构的进化、话语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基础理论的完善与成熟、目录学史的充实以及实用目录学占主导等方面,对《目录学教程》进行了评论,认为该书是新时期目录学继往开来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目录学本质特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录学在整序文献的同时也整序了文献背后的文化。因此,目录学与其被整序的文化背景,在总体精神上应该是相协而不是相悖的。目录学的基本态度和策略其实也是文化的基本态度和策略。这可以从传统目录学重主体、重内涵和重整体的基本特征中得到印证。由此,传统目录学与现代目录学的比较就不仅反映了纵向的时间差异,更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基质的某种异趣和对立。讨论传统目录学及其文化价值就是要让我们今天的目录学实践者们能够全面反省自身的若干关于目录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便真正实现目录学整序文献进而整序人类文化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及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贺修铭 《图书馆》1994,(5):14-17
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分别形成了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的契机是缘于对西方目录学的评价,主要成就表现在对古代目录学的总结、对目录学定义对象的探讨、目录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第二次高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目录学和目录学史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目录学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重视对书目情报工作和目录学应用研究等。通过两次高潮,中国目录学总结了传统,吸收了西方目录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陈雪飞 《图书馆论坛》2005,25(5):232-234
对《目录学教程》一书的作者队伍、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揭示这部书对目录学发展的时代内容的总结和在建构现代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在目录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文章通过对章学诚目录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章学诚全面发展我国目录学理论的概况,而其关于目录学思想、分类方法、著录方法及索引理论的创新求变,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论乔好勤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田 《图书馆论坛》2008,28(2):97-100
从目录学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专科目录学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当代目录学家乔好勤的目录学思想和目录工作成就,指出乔好勤注重目录学研究方法尤其是目录学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注重目录学致用性的实践,为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工作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国华 《图书馆》1995,(4):68-70
对《当代目录学》质疑几则刘国华南京大学郑建明编著的《当代目录学》一书是近年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重大成果,其主要成就我已撰文介绍。其主要不足我也曾提出过几点,近日,又细看了几遍,发现还有些小的不应有的失误,现按其在书中出现的顺序,逐一评述如下:1.该...  相似文献   

11.
传统目录学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录学在整序文献的同时,也整序了文献背后的文化,因此,目录学与其被整序的文化背景,在总体精神上应该是相协而不相悖的。目录学的基本态度和策略其实也是文化的基本态度和策略。这可以从传统目录学重主体、重内涵和重整体的基本特征中,得到十分清晰的印证。  相似文献   

12.
叶德辉是晚清著名的古文史学者、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及刻书家。为此,对有关其目录学的主要著作、版本目录学及校勘学逐一剖析,指出其创新目录学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目录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14.
数字目录学--当代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阐述了衍生于文献目录学的数字目录学建立的意义,分析了数字目录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数字目录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数字资源系统的目录学研究、数字参考咨询的目录学研究和数字化学习指导的目录学研究,并提出了21世纪数字目录学建设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录学是一门应用价值广泛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力量的发展以及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目录学所基于的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展望其发展趋势,数字目录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分支,必将引领目录学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论孙德谦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绍孙德谦的生平和著述开始,论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是在章学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其目录学思想进行评述,进而论述了其在目录史上的地位及春目录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何华连 《图书馆》1995,(4):22-25,43
文章全面论述了彭斐章先生融汇古今,博通中外的目录学理论体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探索重大课题,适应社会发展,把握目录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特色;作为学术带头人传道授业,开拓创新的卓越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与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伟涛 《图书馆》2004,(3):103-104,106
章学诚是我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者,其目录学核心思想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余嘉锡继承和发展了章学诚这一目录学思想,文章从目录学思想、类例理论、编目方法和看待书目情报职能几个方面对章学诚和余嘉锡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时代需求与目录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录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代和谐共振,就会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目录学的自身发展机制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80年代以来,目录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诸多不足.未来目录学应朝整体化、科学化、致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方志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方志学目录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目前建立方志目录学的基础和有利条件,阐述了方志目录学研究的六方面内容和九种目录类型,提出方志目录学发展的三段论,并分析了方志目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