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峰立 《中华武术》2010,(11):44-46
一、正确认识现代短跑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及特点 短跑运动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其准确与否的关键取决于对现代短跑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短跑运动的特征、有效跑动技术,以及短跑运动专项特征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结合短跑的专项特点,研究其训练特征,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短跑专项训练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分析了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特征和其内在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求达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专家通过实验以及训练实践发现负重跑能够显著提高腿部的伸肌和反应性力量,但不同负重负荷对短跑技术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负荷对专项力量训练效果均未见系统研究。通过研究不同负荷时负沙背心跑对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作用,对该短跑专项训练手段在短跑专项力量训练中的科学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新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设计与选择使用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首先取决于教练员对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本质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现代短跑运动员技术的本质特征应视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现代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摆脱以垂直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重视上下肢的摆动力量和支撑运动器官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1、快速力量和爆发力是提高短跑少年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关键素质。以最佳途径最优化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发展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和爆发力,是持续提高短跑成绩的基本保证。现代短跑技术要求在重视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同时,应尽量结合技术特点、动作用力特点、向专项的转移等因素。在短跑力量训练经常所选择的高翻和下蹲动作练习中,从事少年短跑运动训练的教练员,在注意克服这些手段的弊端,发挥它对短跑专项的长处,  相似文献   

6.
短跑后蹬技术特性和短跑专项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蹬是短跑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其技术特征表现为快速而有力的伸髋动作。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应充分体现这一技术要求。大力发展伸髋肌群力量应是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短跑是体能类竞速周期性项目,它包含了速度、力量、技术等主要因素,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在速度、力量和技术等因素之间,速度是核心,力量是基础,技术是载体,力量要满足速度的要求。所以,如果一个短跑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是不可能获得好的运动成绩的。因此,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如何更好地选择力量训练方法,使之与短跑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更好地匹配,达到最优化的训练效果,一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现代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属于周期性的速度力量型项目,最大力量本身与运动项目并不直接相关,而专项力量水平才是决定专项成绩的直接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并分析了近些年关于短跑专项力量的文章,并掌握和借鉴了其中一些文章的观点撰写此文,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短跑训练出点微薄之力,以期待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较高,是进行短跑训练的好时期。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打好身体全面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掌握完善的短跑技术,并取得良好的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9.
满江 《中华武术》2010,(4):40-41
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敏感性较高,是进行短跑训练的最好时期。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身体各项素质,打好身体全面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掌握完善的短跑技术,为取得良好的专项成绩做准备。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通过对多年执教经验的总结,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峰 《中华武术》2004,(12):16-17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积极送髋的技术、髋关节的灵活性对短跑成绩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短跑中积极送髋可以提高跑速并使跑的动作放松、协调、自然、省力。在柔韧素质训练时可采用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并注意肌肉放松训练。对教练员训练队员、评价和诊断技术动作合理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相关理论,将田径专修课短跑教学按短跑技术结构和教学顺序设计教学程序,并按程序进行短跑全过程的分阶段控制性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较好地掌握短跑技术、理论和教法,短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学生实践教学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实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used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sled, the running surface, and the athlete on sprint time when towing a weighted sled.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ratio scaling is an appropriate method of normalising the weight of the sled for athletes of different body s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rint time and the weight of the sled was almost linear, as long as the sled was not excessively heavy. The athlete’s sprint time and rate of increase in sprint time were greater on running surfaces with a greater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on any given running surface an athlete with a greater power-to-weight ratio had a lower rate of increase in sprint time. The angle of the tow cord did not have a substantial effect on an athlete’s sprint time. This greater understanding should help coaches set the training intensity experienced by an athlete when performing a sled-towing exercise.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kinematic and postur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print running on uphill and downhill slopes of 3 degrees and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Eight mal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were filmed while sprinting maximally on an uphill-downhill platform under each of three conditions: (a) uphill at 3 degrees, (b) downhill at 3 degrees and (c) horizontal. Running speed, step rate, step length, step time, contact time, flight time and selected pos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ep cycle were analysed. Running speed was 9.2% faster (P < 0.05) during downhill and 3.0% slower (P < 0.05) during uphill compared with horizontal sprint running. During downhill and uphill sprint running, step length wa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running speed. It increased by 7.1% (P < 0.05) for downhill sprint running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osture at touchdown and take-off. During uphill sprint running, step length decreased by 5.2% (P < 0.05),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osture and reduced flight distance. Giv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cute changes in step length and posture when sprinting on a sloping surfac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ch changes in posture may detract from the specificity of training on such surfaces. The chronic effects of training on such slopes on the kinematics and posture of horizontal sprint running are currently unclear.  相似文献   

15.
蔡广  许汪宇  刘慧琴  葛珺 《体育科研》2017,(2):70-73,77
从运动员选材角度探讨不同项目足弓形态特点及在跳深实验中足弓形态与支撑时间关系,以期为足弓形态应用于田径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上海市一、二线短跑和中长跑共84名运动员,其中男子短跑运动员34名,女子短跑运动员19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21名,女子中长跑10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足弓形态、跳深实验测试,然后分组研究足弓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结果:男女均表现出足弓低的组支撑时间快于足弓高的组支撑时间;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中男女优秀组的足弓均出现低于一般组的趋势;短跑男子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足弓基本都低于中长跑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趋势。结论:足弓高低是影响短跑或中长跑运动员支撑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在运动员选材中或对教练员训练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就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的各种观点加以对比分析,认为后蹬不是短跑途中跑的唯一动力来源,对途中跑中动力的各种来源不能片面讨论,应辨证地来看待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放松跑”原理在短跑中的运用奈件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放松跑”对短跑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可采用减阻训练法、节奏训练法、波浪跑训练法、放松大步跑训练法等。  相似文献   

18.
短跑起跑阶段需要对外部信号集中注意并快速反应,以产生最佳运动表现。因此,本研究假设:狭窄外部注意焦点导向会对短跑选手的起跑表现产生有益影响。研究基于短跑起跑的三个动力学阶段(实际反应时阶段,蹬起跑器反应动作时阶段和加速跑阶段),测试新手和精英短跑选手在一段10M的短跑起跑中,在3种注意焦点导向条件下(狭窄外部注意导向、狭窄内部注意导向、中性指导语)的起跑表现。研究结果显示:在狭窄外部注意导向条件中,实际反应时、反应动作时和起跑加速时均显著短于狭窄内部注意焦点导向条件中的时间。研究结果证实:(1)根据信号而启动的短距离快速移动项目中,狭窄外部注意焦点导向会产生有益影响。(2)不同的注意焦点导向会影响动作表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名田径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组采用放松能力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速度力量训练,结果表明,在100米起跑阶段,放松技术的作用并不显著,在途中跑和冲刺跑阶段,掌握放松技术对于提高成绩的作用显著,教练员在短跑的途中跑和冲刺跑训练中应适当地加入放松跑技术的训练,让运动员体会放松跑的概念,并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与比赛中,提高100米跑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短跑技术理论的引进和形成带有先天的不足,许多观念对今天仍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历史的疏理并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找出缺陷的根源在于,把人体作为刚体,单纯用经典力学分析短跑技术。这一缺陷引导出了许多错误概念和认识,是我国短跑技术理论落后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