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晶 《考试周刊》2010,(30):52-53
一、对新具象主义绘画的了解认识 在当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艺术全球化危机呼声高涨的情形下,各国都提出绘画艺术要"民族化"、"区域化",以此来"全球化"。这就不得不迫使艺术家们在传统上找契合点,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所谓“新绘画”发展迅速,如意大利的超前卫绘画;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新野兽绘画;法国的新自由形象绘画;英国的新精神绘画;美国的新意象、新浪潮、新象征,新具象、新表现,涂鸦艺术、庞克艺术、叙事显象、图案与装饰、具象表现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2.
王子佳 《广西教育》2011,(3):104-105,108
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后来又经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后印象派在印象派追求"光学现实主义"影响下,在对色的分解与综合的绘画实践中逐步形成"抽象"美,这种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所达成的"表现"美,表明了西方绘画首次出现了一个主体创造和主体表现的自足独立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艺术心理学是一门新颖的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艺术活动中的问题,为观众重新解读艺术作品并提供了新的观看线索。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幅绘画作品的分析,来研究绘画作品给观众带来怎样的心理影响,由此来说明艺术心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观众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现实生活和思考人生。在解读作品时,我们只有通过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进行深层的解读,才能够看到画面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因素,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研究才能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4.
"雪域山水"作为特定文化圈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不仅潜藏着山水画家深层心理的文化原型,同时也在不断置换、发展着山水艺术现实形态。以"雪域意象"为论点,将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绘画语境作为对"自然之美"展开的一种艺术观照,不仅是对"地域性"美学评判的分析与探究,更是借自然山水来折射画家生命境界的皈依和对山水艺术精神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题画诗,作为中国诗歌艺术中的一个特有的门类,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中国诗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题画诗和绘画艺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也成了我国绘画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千余年来,题画诗以绘画艺术的发展为前提,不仅深刻地反映出绘画艺术的衍变历程,而且更以其美感力量和理论的说服力影响着画家的审美意识,推动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题画诗,不仅为画家、诗人所钟爱,它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中的诗画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千余年来,一直以它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人们的审美意愿,伴随着华夏民族之历程。正确解读文人画中诗画结合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和审美取向,有助于我们在对待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画家张璪绘画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把它理解为"食桑之蚕"。齐白石老人曾说:"我象是吃了千千万万人的桑叶,才会吐出丝来"。绘画以形象反映外物,这是绘画创作艺术的特点,在绘画中以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中的事务委描写对象,必须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貌来表现。但这里的表现,必须有作者的取舍,有想象和夸张,不能主观臆造,主观的东西必须合情合理,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8.
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能够流行一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它一反西方绘画拼命简约、冷静的抽象和对传统绘画形式的否定(观念艺术),把已经扩大了的艺术概念,重新限制在绘画之内,挽救了架上绘画。正是新表现主义绘画使德国艺术再次大放光彩,备受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为主的艺术,线条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中,不论何种线条,都不仅用以表现对象的形、质、空间,还充盈着画家的主观意蕴和情思,并以章法、气势、虚实最终达成"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篆刻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伴随着中国文字及文化进程,经过了几千年漫长实践道路.由实用的信物逐渐衍化成独立一门的造型艺术。它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底蕴.与传统书画艺术并驾齐驱。篆刻通过独特的线条及平面构成构筑空间结构等创作意识,与20世纪西方抽象绘画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在当今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篆刻课程是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系列模块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周芸 《教书育人》2014,(10):47-47
在所有绘画形式中,素描是最朴素的单色绘画形式,它是其他绘画形式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画种。19世纪70年代,俄国契斯恰科夫最早建立了素描写生学,并逐渐形成科学规律与艺术法则并重的学科体系,后传人我国,但是中国素描教学方法最早是由徐悲鸿从西欧引进的。素描教学中要坚定不移地进行素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造型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让学生从中吸取艺术养分,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绘画技能。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与绘画艺术之间似乎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但它们却以一个共同的基点确定地关联在一起。一方面物理学和绘画艺术都反映了我们眼前的大千世界中无数现象背后的两种秩序——精确的、严格的秩序和混沌的、奔放的秩序;另一方面它们在反映这两种秩序的过程中,均获得了真理的普遍性以及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在物理学和绘画艺术的极致境界,两者是浑然一体的。凡是开先河的物理学研究,凡是创新篇的绘画艺术作品,都会涉猎到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性,都执著地追求着对自然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测和开创性的描述。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分支,物理学作为科学之基,两者之间虽然南辕北辙,但殊途同归,它们的关系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说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艺术发展的新趋势,综合绘画艺术从传统的观念思维中走出来,经历了各种潮流的变迁,以多元格局展现在人们面前.综合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它标志的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综合绘画将各种绘画材料混合运用,使其独特的表现力在对比之中更为鲜明,为综合绘画的表现和新语言的形成拓宽了道路.综合绘画对当代绘画艺术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运金  田泽刚 《教育》2014,(8):45-47
一缕清新的阳光在晶莹的绿叶上闪烁。初夏的湖南省澧县六中校园,一股浓浓的艺术教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树荫下,一群同学正激情洋溢地引吭高歌;石凳上,有女生正如痴如醉地弹拨着古筝;甬道旁,一些美术特长生正用手中的彩笔绘画着他们心中的梦。悬挂在校门两侧的两块金字奖牌"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常德市艺术特色学校"引人注目,宣传橱窗里一幅幅学生绘画作品栩栩如生,行走在如诗如画的艺术长廊里,陶醉于美妙悦耳的音乐旋律中,宛如置身于高雅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数码艺术是绘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数码艺术是绘画艺术创作的延伸与发展,它和绘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数码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它的出现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扩展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水彩画从诞生发展至今,因其独特的材料媒介,绘画语言形成了"水色交融"、"透明流畅"、"清新亮丽"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爱好者。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世纪十年是中国当代油画发生巨变的时期。首先,当代艺术市场以油画为主要投资品,从2005年至2009年全面提升了油画市场的价格,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油画创作,经营油画作品的市场体系趋于完整;其次,"70后""80后"绘画群体崛起,出现了卡通绘画和城市青年题材等新的视觉风格,写实主义、抽象艺术和表现主义等绘画题材产生了新的探索和推进。  相似文献   

19.
老庄以来重神轻形的"形神"观,在魏晋人物品藻、谈玄之风的影响下,逐步与绘画理论融合,确立起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尚"神韵"的特色,独具审美趣味。六朝绘画"形神观"对后世绘画、书法、雕塑等影响遥深,可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以及音乐舞蹈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关于荷(莲)花的记载。发展到今天,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歌舞中,依然还保留了"采莲船"、"莲花落"、"荷花灯"等表演形式。在全国舞蹈重大赛事中,我国特设了"荷花奖"舞蹈比赛,有关荷花形象的舞蹈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诸如《荷花舞》、《爱莲说》、《荷花梦》、《小荷才露尖尖角》、《六月清荷》等。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清丽的色彩、优雅的风姿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荷花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艺术中的荷花形象,具有优雅之形、和雅之意、清雅之韵。它是我国人们生活中雅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之一,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