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政府合法性是指政府权威与社会秩序被公民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行政权力的异化,政府行政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等问题,造成政府合法性资源的大量流失。笔者通过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系统分析,认为实现行政正义是政府合法性危机问题的高杠杆解。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府合法性的价值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取得了民众的普遍信任.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的转型以及政府本身存在的某些不足等原因,政府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危机,需要从行政形式合理化与实质合理化两方面来建构更为稳固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府的合法性是由宪法规定的,政府公信力却要靠政府在行政活动中自身的塑造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和支持的一种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取民众支持和信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观,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必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志,其功能应由社会动员能力和凝聚力体现并进一步延伸为社会的治理能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或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被认同为现代社会政府治理的基础。一旦民众失去了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信仰、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就会产生不服从意识,使政府不能有效行政。道德是意识形态的核心,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观体现的是道德原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一开始就建立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政府信任问题,最重要的是让政府的行政重新站上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5.
在面临政府失灵以及一系列的政府行政危机,各国政府更加注重政府质量的构建,期望通过新公共管理的实施来塑造政府新形象,以取得政治的合法性,得到人民的支持。充分重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行政危机和政府失灵现象,构建高质量的政府,以实现我国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是政府得以产生、运行的内在依据和合法性来源,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公共性决定了行政人员的“公共性”,行政人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只能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为了确保政府行政人员的公共性,伦理化的行政制度安排,公开、规范化的公共行政过程以及全方位、多渠道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等都将是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范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正处在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大量存在使得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网络舆论危机又称为网络舆论引发的行政危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传统行政危机或网络民主环境下的传统行政危机.网络舆论危机与突发公共事件不同,集中呈现出影响广泛、危害严重两大特点。网络技术条件下行政危机的治理思路应遵循价值-组织-制度的分析框架,培育政府-社会-公民的多元治理。这种治理既包括正式的制度设计、信息公开、政府上网、舆论引导、重建信任等政府应对措施,也包括公众理性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8.
行政指导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干预失败双重缺陷的重要补救方法。但是,现实中的行政指导由于受到法律拘束程度不够,而产生合法性以及合理性危机,在这种情形下,建立行政指导法律责任制度的机制,以此用来拘束行政指导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政府权力合法性问题在当代愈发受到学界关注,民主授权与行政授权在不同层面上为政府权力提供合法性支持。就二者关系而言,民主授权是政府权力合法性的根本来源;行政授权虽然是政府权力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但它最终源于人民的委托。本文将从民主授权与行政授权的关系入手,分析民主授权与行政授权对我国乡镇政府合法性的影响,探讨存在的困境,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有其自身特有的知识品性与合法性逻辑,而新中国大学是在强大行政主义为其铸就的一套颠倒合法性逻辑与违背其知识品性体制下发展的且充满合法性危机的社会组织。大学"去行政化"是通过对危机的制度外拯救而非制度内拯救以达到对行政主义范式的一种扬弃,是一种还原大学对自由知识探索的品性与回归大学合法性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行政伦理妥协是公共行政领域一种特殊的价值抉择,因其在实践中表现为择恶弃善或择小善弃大善,故其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合法性不仅意味着被公众认同,而且本身必须内含善的因子。行政伦理妥协之所以被接受在于公共行政领域难以实现最优选择,而常不得已而以满意选择代之,但总是努力趋向至善。作为一种非羁束性自由裁量行为,必须对行政伦理妥协进行严格的限定才能保证妥协总是在合法性范畴内。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妥协行为的监督,避免虚假的价值冲突,并积极提升行政人员的能力,努力超越行政伦理妥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创新型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是分阶段推进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转轨阶段上发生社会危机的可能性交大。社会危机是由自然界的灾变或社会的动乱引发的。社会危机具有威胁性、紧迫性、双重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转型社会的政府必须对社会危机加强管理。政府对社会危机的有效管理既能体现政府的责任性,同时又能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政府在对社会危机进行管理时,有必要对危机管理的模式和程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获得执政地位后,需要长期打造、维护的最核心的生存之本.政府如果失去了公信力,那么它赖以存在的民意基础即便消失,这样的政府就将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行政伦理的视角,以陕西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解析我国政府公信力所遭受的挑战、危机,以及如何改善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科学执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在行政活动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从文化底蕴的深层次上来探讨文化对行政主、客体的潜在的不自觉的作用。它是我国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最尖锐、最深刻的问题,因此研究中国当代的行政文化及其转型,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进行,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型行政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打破了以往政府在社会中的垄断地位,它尊重广大民众的独立人格和利益要求,强调自由、平等、竞争等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现代价值观念,它将能否为公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获得和保持公民的信任,作为评价政府行政合法性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6.
李军鹏 《红领巾》2004,(6):16-18
我国当前的政府治理危机主要体现在政府合法性的危机、市场失序的危机、社会失衡的危机、政府权威机制的危机等方面.政府治理危机的产生,其实质是法治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社会自治机制缺失、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不完善的必然结果.解决政府治理危机的根本对策是:完善法治机制,建立政府责任机制与公民权利保护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社会自治机制,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完善公共管理机制,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与后现代社会思潮对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冲击和影响是深刻的.主要表现在对政府规模、管理和信任的影响以及对公共行政的政治特性、角色的分离和管理的差异性方面,该问题的研究时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黄健柏  朱云 《天中学刊》2003,18(4):11-14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体现为社会成员对政府、政治制度及其运行过程所构成的政治体系的自觉服从与认同。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任何政治体系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问题,因而政治体系在合法性创建、维持与危机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建构以执政党权威为基础,以意识形态的创新为导向,以公共权力有效制约的制度安排为核心,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的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政治信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是衡量民众对政府的信心、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影响到国家合法性与社会的稳定。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通过对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来反映他们对政治体系的满意度和支持率。这种特定政治心理,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社会管理以及政治民主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本文从景颇族文化、利益表达、信任层次差异的微观角度就景颇族的政治信任现状,找出景颇族政治信任的相关特点,在对少数民族的政治信任问题准确定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信任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是当前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追溯政府信任的本质,发现国家合法性是形成政府信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合法性越来越体现为国家社会性。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学界关于地方政府信任度提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发现地方政府在治理实践中对其社会性的损耗主要来源于民众的个人感知、地方政府自身和信任环境三个层面。正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国家就成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度一股积极的现实力量。因此,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度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大众化话语体系、增强社会民众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建设法治政府、推动政府治理日益法治化,要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在地方政府信任建构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