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既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层次的体系,又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动态过程。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认识也是一个系统,它既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又有着自己的结构层次。传统的认识论体系在阐述认识系统时,只讲到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阶段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很不够的。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对认识系统有必要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既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层次的体系,又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动态过程。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认识也是一个系统,它既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又有着自己的结构层次。传统的认识论体系在阐述认识系统时,只讲到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阶段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很不够的。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对认识系统有必要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教育认识论以教育认识和教育认识的发展史、理解史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教育知识的内在秩序。然而,对于实践品格鲜明的教育学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单薄与匮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知识的内在秩序是指不同时代、不同体系中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的、近乎平均值的那部分知识变迁的轨迹与规律,揭示教育学知识的内在秩序,有利于实现教育学知识的整体跃进。刘庆昌教授的《人类教育知识论纲》一书为教育认识论研究做了正确的示范,它以人类的名义对集体教育知识进行了确证,横向上构成了个别教育学思想过程与时代学说之间的环链,纵向上解决了人类教育认识的新旧范畴和思想存续变革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揭示了认识活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特征,并与历史发展的逻辑相统一,这就从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与宏观机制的结合上证明和昭显出它作为认识本质的属性。同时,“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所揭示的认识的内在发展机制,不仅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类智力发展的本质机制这一认识论的历史悬案,而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机制,使对象化过程论不仅成为认识的本质论,而且成为认识论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理性和非理性的界定本文试从认识论角度,以逻辑和非逻辑为标准来划分理性和非理性。理性指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运用逻辑程序、手段、方法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力。这里的逻辑是广义上的,它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包括形成逻辑、辩证逻辑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的、合乎规律的思维过程。非理性指逻辑范围内所不能包容的、又在认识过程中发挥有效  相似文献   

6.
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认识论认为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既有选择、推动、调控、创造等积极的一面 ,又有抑制、保守、否定等消极的一面。非理性因素起作用的原因是由人类认识活动的特点及主客体的性质所决定的。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对揭示认识的主体性、能动性及其内在机制 ,揭示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在坚持真理客观性的前提下 ,对认识过程中认识主体的非理性因素作一探讨 ,从而阐明从主体意义上讲认识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思维创新已成为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传统的认识论与思维科学的一个共同缺陷就在于没有把二者深度结合起来。主体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它具有多层次、多环节活动内容。人类认识活动发展的内在本质与核心在于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是主体认识活动发展的内在逻辑前提、动力机制和内在尺度。研究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不系统深入地研究思维创新。把思维创新置入认识论视域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对于深化认识活动的能动性研究、内在机制研究和拓展认识论研究的深度领域,都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既可理解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阶段,又可理解为渗透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的思维形式。作为独立的认识阶段,创造性思维主要地存在于认识的高级理性加工阶段,它既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高级进程,又是人的理性认识活动的最佳境界。它直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理论思维;或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基础,将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按照主体的内在目的需要、把内在尺度运用到现实客体的尺度上,以构建或创造出理想客体。而作为渗透于整个意识过程中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存在于各种意识形式中,即既存在于感性认识活动之中,又存…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术界对观念更新的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研究观念的产生和建立,而且还要着重研究观念的变革、衰亡、被否定的过程及其规律。换言之,从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划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包括对观念的建立和更新这两个方面的理论探索。在观念建立问题上,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辩证的关系方面揭示观念建立的札源及其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今天的大多数论者都很注重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但把认识、观念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就这一系统本身来研究观念变革的内在机制和深层结构,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论题:观念更新的内在机制、观念的结构及其更新的层次性、观念的优化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理性的抽象,再从理性的抽象到理性的具体的再现,即马克思所说的两条道路。如果认识事物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则会导致对事物认识的不深刻,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也就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尽管表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但缺乏对认识事物的进一步抽象,因而不能达到对于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把握;同样如果仅仅强调第二阶段,而忽略感性的基础,则认识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古希腊的数学传统正印证了这点。近代数学尤其自数学分析的出现以来,之所以枝繁叶茂究其因正是遵循了马克思的认识论,即两条道路的完美结合。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印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人类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普通地理教育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所谓“地理知识”,是人对客观地理事物的认识,反映客观地理事物的特征、联系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的存在形式是表象,理性认识的存在形式是概念。  相似文献   

12.
论司马迁和波利比乌的历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和波利比乌历史思想中最重要的 ,而且能作出相对应比较研究的内容 ,主要在对天人关系和历史进程的认识两大方面。司马迁和波利比乌对天人之间的关系 ,都表述了深刻的见解 ,以为天是源于人们为谋求自身利益的行动和欲望之中 ,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居于人的意志之上而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势。司马迁叙史 ,注意从变化中考察历史的进程。他把中华民族 2 0 0 0余年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 ,从历史人物的活动、联系及其变化中显示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以及下一历史阶段形成的原因 ,揭示了历史纵向发展之“通” (连续性 )和“变” (各历史阶段不同特点 )与横向空间历史人物活动之间的关系。波利比乌则以公元前 2 2 0年为界划分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为两个阶段 ,从广阔的横向空间展示前 2 2 0年以后地中海诸国历史人物的活动。但他割裂了两个历史阶段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 ,而且又以罗马必定征服地中海世界这一基点来推定横向空间全部历史内容的联系 ,表现出从静止不变的基点认识历史进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认识论中的感性、知性、理性的关系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有的同志从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感性、知性、理性是认识的三阶段,这是正确的。但仅局限于此,似乎还不够。我认为,对感性、知性、理性三范畴的研究,不仅要从时间上作历时态、纵剖面的分析,而且要从空间上作同时态、横剖面的分析,即是说要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从认识能力、认识活动、认识阶段等不同的侧面分别进行考察,这对于全面把握感  相似文献   

14.
一抽象和具体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阶段组成的;感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生动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的特点则在于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因此,人们常常把具体和抽象用来作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区别的基本标志。本文所要探讨的抽象和具体不是指这个意思,这里所说的抽象和具体是辩证逻辑的范畴。辩证逻辑不研究感性认识,只研究理性阶段中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因而抽象和具体也只限于理性思维范围内使用,属于主观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形式逻辑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与归纳推理相对应的推理形式,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这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方面的表现。人类认识过程的另一个方面的表现,是认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就是归纳推理。传统形式逻辑对演绎推理的理解,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有人认为,传统形式逻辑对演绎推理的理解,是认识论范围内的事。似乎传统形式逻辑对演绎推理不应作这样的理解。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传统形式逻辑与认识论都是研究思维的规律性的科学。就这一点上说,它们必然有着共同的表现。传统形式逻辑与认识论都把演绎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认识论出发,我们不难分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有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7.
周扬同志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要重视认识论问题”的研究,以为在认识论的研究中若取得进展,那么,“我们的思想就可以大大提高一步,我们的实践就可以更有成效,就可以少犯错误”。因此,他提出,在对认识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应引入“知性”范畴,并且主张“用感性、知性、理性三范畴去代替感性和理性两范畴”。我认为,这一意见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只是没有充分展开论证,有的说法也似乎欠妥当,所以引起许多分歧。这些分歧意见,大致说来可归纳为两种:一是主张知性应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可以肖前同志的文章《关于认识的发展阶段和知性、理性问题》为代表;一是主张知性应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可以顿占民同志的文章《关于认识阶段的划分与感性、知性、理性问题》为代表。他们的意见看起来相左,其实都不同意把知性划分为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以为一个认识过程只能划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康德的认识论中,先验的认识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康德的认识论正是由于片面地、抽象地夸大认识形式的决定作用,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因而遭到了众多的批评;另一方面,康德又正是以认识形式的决定作用为前提说明了何以能得到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并在说明的过程中系统地阐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从认识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认识过程,被有些人誉之为是一场深刻的认识革命。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来看,我们强调的是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对于认识形式与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则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便对数学本质有不同的认识。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活动形式,而且要注重活动内容;从根本上说,要围绕突出数学的本质而展开。突出数学本质的基本原则是返璞归真、平易近人、言之有理、追根究底,一般思路是深入实施横向与纵向的数学化。其具体策略有:淡化形式,注重本质;联系实际,回归本质;展示过程,揭示本质等。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事物发展的过程都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人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大约从延安时代起,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便普遍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认识过程“两阶段论”成为我国政治界和学术界的共识,并通过各种方式灌输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受此影响,历史教学界也一致认为.历史认识过程应分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