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南的学术自由思想是进步教育思想之洗礼、动荡政治时局之催化、办学治校经验之升华的结晶.王亚南的学术自由思想内容丰富,从权力主体上看有教师自由与学生自由,从本质特征上看有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从展现方式上看有学习自由与研究自由.王亚南将"双百方针"作为学术自由的基本方针与实践原则,明确提出学术争鸣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共同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王亚南学术自由思想启迪"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要通过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大学文化繁兴来汇聚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2.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他从救国强国出发,提出教育救国方案,初步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他的西学救国、三民说、家庭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等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中学会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进步团体.该学会历时10年,开展和进行了一系列救国活动.在上述活动中,其教育救国的实践是最多也是蕴涵思想最丰富的.新中学会的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主要集中在纪律教育的思想和实践、道德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劳工教育和国民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三方面.该学会教育救国的思想及实践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运作模式来看都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任务;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对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命题做了系统阐述。习近平在福建及中央工作期间,曾多次就严复启蒙思想发表重要讲话。在习近平“教育强国”重要论述指引下,重温严复的“教育救国、教育强国”“三育并举”“三学段”等教育思想及其主政复旦公学等学府的实践探索,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今天提倡“教育强国”的渊源与根基,从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杨实生 《教育评论》2014,(3):144-146
范源濂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他针对时弊,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来救国,并为此身体力行。他认为,教育关系着国家的盛衰兴败,而要实现教育救国,必须对旧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切合国家现实需要的新体制。同时,提出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呼吁大力培养实学人才,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  相似文献   

8.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把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根本。“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思想”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强国一直是中国近代以来爱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教育救国”与“科教兴国”都是把教育看成是强国之本,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从“教育救国”与“科教兴国”实施的历史过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执政党与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近代由于政府的腐败使多少仁人志士报国无门、强国无望,这就是教育救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我们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走上强国之路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倡和高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并成为党、政府的路线方针,科教兴国战略才得以自上而下的实施,这是科教兴国能够大见成效的重要因素。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成为救国、强国、兴国的重要手段。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探讨了徐锡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特色,对他的教育救国、革命救国、军事救国思想的内容和实践作了阐述,指出教书救心、理论结合实践、重视体育活动是其主要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与"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12.
本简要探讨了徐锡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特色,对他的教育救国,革命救国,军事救国思想的内容和实践作了阐述,指出教书救心,理论结合实践,重视体育活动是其主要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孕育了教育民生思想,确立了教育功能的民生向度,形成了民族特色的教育民生思想体系,并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其中救国强国、改善民生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社会现实矛盾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依据,大教育观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中枢,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主线,精神生活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延展。  相似文献   

14.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救国”又是张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张謇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科考经历和晚清社会的剧烈变迁,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共同构成了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5.
程德慧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5-12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其萌生的逻辑起点,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实际是其生成的社会根源,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是其形成的基石,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是其产生的外在动力.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其核心与精髓,促进就业、增进生产、服务社会是其时代使命,劳工神圣、职业平等体现其劳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培育道德是贯穿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主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树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目的,学生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教育思想的终极关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坚定政治信念.今天展读,他的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鲜活深刻的现实意义,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黄克利 《教育评论》2014,(1):141-143
魏源"师夷制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洋务运动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萌芽时期,甲午战争后的维新变法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初创时期。到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救国论"臻于成熟,基本完成了变革传统教育的历史任务,其内涵也完成了超越国家概念、政党主义和教会派别的重要转变。时至今日,"教育救国论"的某些合理内核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综述发现,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从"教育救国"方面进行专论者尚少.事实上,孙中山作为一个把毕生献给"救国"事业的伟大的爱国者,就其思想体系来看,"教育救国"方面的内容当为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属性上明显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救国"到"革命之建设"的阶段性进化,内容上则与其人的"学问立国"说密切关联.在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中,它尽管素材量上并不显突出,但这并不影响其鲜明特点和层次高位.  相似文献   

20.
王兆荣,四川(现重庆)秀山人,为国立四川大学首任校长.除此之外,王兆荣与中华学艺社和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也有很深的关联.其著述,体现出法学家的深湛理念与时评家的深刻洞察.王兆荣的思想,以爱国为基点,主张法政立国、学术报国、教育救国和实业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