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理性"作为世界之源,凭借自身的自觉性、追求普遍性、可预期性以及稳定性等特征得到了众多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青睐,由此研究者们纷纷提出大学需遵循"洛守理性"的原则.针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实用理性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提出重塑大学理性对大学的发展进行了及时的纠偏.然而中国的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要继承大学的传统理性活动,而且需在发展中融入本土的非理性特点,发挥出中国大学的本土特色.为了完善大学理念的理论体系,引导中国大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倡以西方科学理性和本土以和为贵非理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指导中国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的要旨在于回归大学的育人理念,重建大学的教育思想,最终实现培育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存在很大偏差,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改革与重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庞大和积极参与社会意识是现代大学较为突出的两大特点,由此带来大学内部和外部权力之间的相互交织和渗透,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权力矩阵。在这一权力网络中,大学学术和行政等诸种权力的相互制衡,是现代大学制度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学术与行政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使得"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等成了当代中国大学标志性话语。这些语汇只不过是中国大学对大学官僚化不满的一种学术诉求,是对大学学术资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以保持大学持久生命力从而还原大学本真的一种希望表达。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厘清大学相对于国家、社会和市场的独立自主地位,依法划分大学党委、行政、教授、工会和学生等五大主体的权力边界,实行法人治理,是中国大学走出权力之争永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重新确定自由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统摄地位,让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和谐共处是建构当代大学理想的基础工程。当代中国大学的自由教育必须遵循当今社会先进价值观的指导,要体现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和终身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文明对话成为共识的今天,中国大学应该成为代表儒家文化的"发言人".在梳理与反思中外大学与文明关系的过程中.在审视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路径选择上,儒家文化应该是中国大学的"精神坐标",即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思想库",中国大学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发言稿",中国大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博弈的"仲裁人",中国大学走在世界一流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是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断裂的历史巨变时期,通过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而形成的,在大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文化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内外困境.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流的文化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通过自觉的文化选择,回归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重塑大学文化的人文精神,变革大学文化教育范式,以大学文化创新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大学》奠定了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大学之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矛盾冲突与融合中,我国古代“大学之道”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了大学教育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日益出现的以“崇尚物质,忽视人文”为基本特征的文化生态危机及其导致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高等教育回归“人”的主体地位,并期待重新确立“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的新时代大学所追求的崇高信仰。为此,当前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在继承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人类社会积淀和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近代以来西方大学理念创新的优秀元素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以“人文、理性、求实、创新、和谐”为核心价值信念创新当代中国“大学之道”,探索构建当代中国大学人的精神家园,以适应当今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从大学"校训"的视角来阐释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校训"与大学精神的关系以及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矛盾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用以说明我国大学精神在建设现代化大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必要的分析,来明确我国现代大学精神建设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自清末以来的百年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模仿日、德、美、法和苏联大学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国大学百年现代化进程虽以西方模式为显性主导,但却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隐性运作的,模式频繁转换的背后恰恰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选择怎样一种大学模式来整合西方学术文化的问题。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打造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立大学目的的价值向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目的具有社会目的和大学自己目的两种形态.其中的社会目的又可分为纯粹的社会目的与政府目的两种.社会目的多变、复杂的性质,使其与大学本质和宗旨难以契合.中国大学由于对"世界大学通例"存在抵触意识,本土文化和制度资源中又缺乏理性的大学观念,因而一直以社会的目的为目的.而社会对大学制度和文化的强力影响使大学的本性和意义受到严重抑制.要实现大学目的的置换,则是一项需要大学内外部力量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哲学观点。在中国大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理念。古代的大学教育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线。现代大学在注重人文、伦理教育的同时,融合了倡导科学、民主与自由的现代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学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重新审视中国大学教育理念,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变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大学精神的出现使大学有了生命。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时代性与民族性分别是大学精神的三大要素。大学精神的先天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乱”的根源之一,因此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路在于:“执本”与“变通”,内外兼修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0月,教育部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中国大学文化高峰论坛",同时召开了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会上一部专著——《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引起学者的重视。书中提出的中国近代大学精神是什么,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历史源流,中外大学精神的交融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既是物质存在又是精神存在,大学的精神性存在是大学存在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中国大学存在过度技术秩序、制度安排等危机异化现象,这妨碍自由、质疑、批判等大学精神功能的发挥和价值彰显。构建大学的新精神性就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本质,倡导大学回归价值本源,并不断坚守大学精神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公共性与批判性,促使中国大学自觉、自省、自信并勇于承担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有效治理不仅借助于工具理性,而且需要一种价值理性,即公共理性。公共理性能够为大学利益相关者确定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同,建构一种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以及创造一种共享的规则。在中国大学转型发展之机,大学要实现有效治理,从根本上讲需要提升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6.
要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就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建立起中国特色大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要论述为此提供了重要启示。从本质上讲,中国大学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模式。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模式,就要在大学制度改革范式上由"西化"回归"本土化",就要重塑基于国家与民族大义的大学价值观,就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导向,就要坚守并创新党的大学领导机制,就要增强中国大学的国际参与能力和国际贡献力。这是目前探索中国特色大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7.
不管当代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在中国大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与产生了何种作用,我们都不能停止对其职业发展进行反思与检视,"教育家办学"的时代命题就是对其职业的未来发展做进一步理性而严肃思考的回应。它要求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校长自身遵循"参照性权力"更重于"职位性权力"的法则,经由"职位性权力"向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大学承担着独特的文化责任,通过学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不懈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理想图景,是现代大学的理想与使命所在。服务于中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当在诠释当代中国实践、培育当代中国的文化精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引领中国的文化创新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术传统、建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治校理念、强化大学的文化育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史的研究如何体现"大学精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是从"长时段"探讨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规律性的课题,而且也是认识当代中国教育变革尤其是大学变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如何通过对近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变迁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特征的揭示,来探明制约中国大学精神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概括出大学走向"一流"所应坚持的大学之道,这是大学校史研究的最原始意义。大学精神何谓?透过大学校史,我们发现近代中国大学精神至今还未过时,在争创世界一流,争创名牌大学的今天,重温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需要当代大学教学改革做出回应.当代大学教学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进行理性审视.对当代大学教学改革进行理性思考,对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