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可视化成果方面成绩显著,但在无形的文化资本方面仍然薄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构,就是要瞄准世界一流,凸显中国大学的理想与追求。从共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大学理念为先导,坚持“崇尚学术”的核心理念,形成保障学术发展的学者共同体。从个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厘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脉络,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形成中国大学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式大学到中国大学模式,表达出百年来中国大学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诉求,实现学术自主、文化自强,是中国大学和华人学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大学模式则是这一理想和目标的高度概括。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以政治权力和市场力量为代表的社会干预使中国大学面临组织趋同和精神失落的现实困境,立足中华文明根基之上的大学精神重构和文化自觉,由此形成的中国大学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庞大和积极参与社会意识是现代大学较为突出的两大特点,由此带来大学内部和外部权力之间的相互交织和渗透,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权力矩阵。在这一权力网络中,大学学术和行政等诸种权力的相互制衡,是现代大学制度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学术与行政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使得"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等成了当代中国大学标志性话语。这些语汇只不过是中国大学对大学官僚化不满的一种学术诉求,是对大学学术资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以保持大学持久生命力从而还原大学本真的一种希望表达。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厘清大学相对于国家、社会和市场的独立自主地位,依法划分大学党委、行政、教授、工会和学生等五大主体的权力边界,实行法人治理,是中国大学走出权力之争永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在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引导下,致力于为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导致大学文化的"不自觉",制约着中国大学的发展。由于大学文化内在地制约着大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自主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个案,揭示了大学文化与组织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大学存在着盲目追随市场经济的大潮与盲目照搬西方大学模式的突出问题。中国大学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将现代化的追求植根于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大学十分相近。书院在办学精神、教学方法、教育目的等方面给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尤其是书院精神对当今中国大学品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中世纪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来看,学者的求知精神与大学的学术本性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和组织条件,大学外部政教并立的分权结构和社会文化中的理性传统构成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内生路向的制度演进和学者、学术文化等核心能动者的建设性作用共同形成了有效的触发路径。在学术权力制度化的文化根源、组织条件、制度环境、实现路径和能动主体等方面,中世纪大学案例可为当代中国大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以学术自由和自治为生命的价值信念系统,此信念系统潜意识地作用于其承载者的行为系统。大学文化冲突是大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冲突的焦点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西方大学的学术自治是以学术团体的力量和理性精神来保证的,形成了与中国大学截然不同的学术文化。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同大学学术文化冲突之间息息相关的特殊关系。中国大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知识人的人格和大学学术自由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此,重塑每个现代知识人的独立批判人格才能从根源上缓解当前大学文化的冲突,促使大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织文化特征的我国大学制度变革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精神构成了现代大学组织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大学前进的动力。本文选择组织文化的视角解读中国大学制度变革的特征,从变革的路径、目标和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大学制度变革的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缘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的,并没有延续民族文化传统。大学在发展中缺少自由、独立和超越的大学精神,导致大学文化式微。所以,中国大学要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文化基点和精神资源,不断促进大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大学"之大,在于它的精神,在于它将不断满足社会的即时需要,更为社会发展储备人力和精神资源,对未来社会描绘远景并做出承诺。文章集中讨论在中国大学系列中,承担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高职院校如何保存"大学"之大又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进一步明确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定位。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相似文献   

12.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集体记忆,是独特的文化意识基因。高校作为国家、民族文脉历史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高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天然的联系性,可着重围绕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校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活络传统文化交流机制,深化高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探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文化是现代文明最稀缺的资源,是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是一个文化实体,教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是教育对经济社会主要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式。现代中国教育在经济方面受市场原则支配,在社会方面受选择原则支配,在文化方面受适应原则支配。经济方面的过度趋附,社会方面的过度亲和,文化方面的过度异化,构成现代中国教育的文化矛盾。文化矛盾的根源有三。一是现代教育迷失自我;二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导致“教育祛魅”;三是教育对文化传统的过度批判和过度反叛。教育改变和造就人,而不是人的生活。现代教育能否为抵挡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文化冲击,能否合理有效地矫正媒体文化的影响,确立作为民族文化主体和意义文化主体的地位,确立作为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权威,成为社会的文化创发源和辐射源,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和文化批评,这些成为教育的文化力量的确证。为此,必须进行一些重要的理念辩证和学术理论方面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5.
《学衡》杂志是我国近现代期刊史上极重要的史哲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该刊插画栏不仅从肖像画、宗教画、风景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向读展示了群星璀璨的中外化名人及价值连城的世界美术名作,而且从《学衡》的办刊宗旨、整体内容、作群体三方面展示了学衡派的人景观。  相似文献   

16.
Modern universities are uniquely European in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diffusion of the European model into the university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heritage of colonialism and the fact that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are Western institutions without much linkage to their indigenous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non-Western societies to effectively establish their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f a university remains unfinished despite many efforts to indigenize the Western concept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is article examines and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European universit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In contrast to most existing studies o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have overwhelmingly portrayed the powerful influence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lities, this article adopts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alling for the return of culture in the analyse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arguing that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considerably improved their hardware but not their software. In the current great leap forward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s and cultural establishments is usually absent.  相似文献   

17.
学业考试制度建设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大学的考试发展史上,学业考试制度不仅备受责难与非议,还一度面临被废止的厄运。对"以考促学"的学业考试理念的不懈追求和对"形式有余而内容不足"的学业考试内容的反思就成为中国近代学者改革学业考试制度的根本动力。探究中国近代学者对于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质疑及改革,可以为当代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粟应人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9-132
现代新词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厦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语也会时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central purpose of China’s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to combine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at all level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research methodologies, educational ideals and cultural spirit, a combination that brings together aspec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ical heritages. This, however, has not been achieve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grafting American academic practices onto a Chinese bas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nsions in the interac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the impose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Borrowing a defini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cultur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various extents to which layers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ve achieved any degree of success. It finds that with a strong catch-up mentality, China’s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are responsive to Western influences. These are however only applied as panic-stricken and expedient band-aid remedies, rather than as strategies based on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contexts. Accordingly,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uncritical towards the European-American model and its variants. This article warns that without an infusio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values, universities in China risk losing touch with their cultural contexts in their quest for world-class status.  相似文献   

20.
许美德教授试图通过文化的角度来获得对中国大学百年历史的一种阐释性认识。她借助韦伯的“理想型”,抽离出自治权和学术自由这一对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西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差异。她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大学百年来在两种文化下经历的冲突、借鉴和融合。最后,她期望中国大学在吸收这一百年来调和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矛盾与冲突的成功经验上,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即真正的中国大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