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采用文献和逻辑方法,综述了20世纪人类发展观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进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分析了新世纪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指导思想,对“以人为本”作为新世纪体育发展理念的背景和理论基础作出客观判断,旨在理性地认识新世纪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和逻辑方法.综述了20世纪人类发展观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进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分析了新世纪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指导思想.对“以人为本”作为新世纪体育发展理念的背景和理论基础作出客观判断,旨在理性地认识新世纪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体育生活化对未来社会和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21世纪,中国体育正在向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转变。体育将实现以人的基本需要为依托带动多种需求,走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长远关注个体和人的发展的立体层次。通过转变,即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需要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使体育生活化。生活化的体育是小康阶段的必然产物。大众体育发展的动力在于生活化,人们力图在寻找体育进入生活的有效途径。解决处于小康阶段中国人深层次需求问题,“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发展新观念应该作为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发展方式将要实现从"建设观"向"发展观"、从 "物本主义发展观"向"人本主义发展观"、从"唯经济生产力发展观"向"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体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发展观及其问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及意义,从我国体育发展发展轨迹与时代特征,分析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转换,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实现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余暇、休闲、体育三者之交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曹卫  孙志宏  宋卫 《体育与科学》2005,26(3):35-36,45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建立余暇、休闲、体育三者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余暇、休闲和体育概念文化解析、余暇与休闲的哲学理解以及对休闲与体育的哲学思考,作者认为“享受生活,善待生命”己成为现代人的新的价值观,新世纪的体育事业将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成为人类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8.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之路将面临着发展观念的大转变,即以奥运为核心的体育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的转变,从竞技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向向着体育大国的目标指向转变,从体育利益单一主体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观的转变,从渐进式自然发展观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系统发展观转变。发展重心的大转移,即体育工作重心将出现以群众体育为重点的战略大转移。竞赛体制的大变革,即体育体制改革将以机制改革为核心,以竞赛体制的变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从而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中国体育体制。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线,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行为规范,这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相一致。其所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从个体层面上看,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从社会层面上看,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生存环境层面上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与教育部等三单位联合做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相呼应,明确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国内外的 经验教训,从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 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 展理论、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 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科 学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 人类的全面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 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 新体育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体育封闭走向开放,专业竞技体制的发展到达巅峰,取得辉煌成就的阶段。直到90年代末,专业竞技体制仍然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需要,然而,这时中国已经向市场经济迈出了一大步,体育自身面临改革。新世纪的体育将发生两个重要的转变: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需要转向个体幸福生活的主动需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不仅是为某一群体服务的,而且考虑微观的每一个个体的需要,还要从全人类的宏观层次来探索体育的终极目的。面向21世纪,中国体育正在从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转变成为满足人类全面发展需求的必要手段。21世纪的中国体育正在与国际接轨,向服务经济类型转化,使高水平竞技比赛和表演成为现代文化娱乐的主要栽体之一,同时把重心转到群众体育中,在学校从增强体质上升到健康教育的更高层次。体育将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身心需求,为人们带来极大精神享受,成为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3个核心环节都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体育课程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有机融合.体育课程实施要以“健康第一”为航向标,做到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及创生取向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评价要全面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体育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课程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人类搏击行为展开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考察。研究发现,搏击作为表征人类暴力的身体文化实践形式,在其走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以暴力规训而实现“生活化转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枢机。具体表现为:对身体暴力“弱化”的规训,使搏击体育化为一种运动,而参与人们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泛化”的规训,使得搏击审美化为艺术形式,而参与人们艺术与审美生活方式的建构;对身体暴力“虚化”规训,使得搏击升华、抽象化为一种奋斗拼搏的生活哲学,而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建构。人类搏击的“生活化转向”,对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国际化传播,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健康第一"与"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武 《体育与科学》2000,21(4):56-57
体育活动之于健康的重要性是世界性的普遍认识,现代体育“以人为本”观念形成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教育改革思路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样验证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产生的社会环境背景。“健康”是一个多意的开放概念体系,有各种不同的界定角度和界定层次。从“运动与健康”的主题来看,经常性地、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的益处,已广为人知。关注身心健康发展的现代体育观念是符合社会价值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传播学的性质特点及其理论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生存样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作为人类社会属性之一,体育从其脱离自然形态伊始,便具有了人类信息传递的特征和属性。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现代体育运动,正由“为个人的体质健康而锻炼身体”这一传统理念向一个包括金融证券、产业经营、产品销售、媒体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了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体育教育必须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7.
面对竞技“重物轻人”的倾向,分析《我的执教之道》“授技育人”的训练思想及“人球皆练”的训练方式,提出未来国家竞技思想,应从“物本位”转向人物并重,更重人的“育人夺标”的思想;其方式,应转向“物”的训练与“人”的修炼相结合的竞技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渔农村体育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协调、和谐”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城乡结对、体育帮困”的协同发展观、“城乡体育一体化”的全局发展观和“体育暖促工程”建设等新理念,来建设和发展渔农村小康社区中的渔农民体育文化,构筑一个和谐的渔农村小康社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的素质指的是人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人的素质大致由身体、智力、心理 (人格 )、道德和社会角色 5个层面构成。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人的素质的问题日益突出。素质教育是对教育本质深化理解的结果 ,是教育从社会本位向人本位发展的必然结果。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生命条件 ,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教育在我国长期被忽视 ,并带来严重的恶果。“健康第一”作为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基于对学校本质功能的认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 ,获得“学会生存”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 ,对于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提升道德素质和社会角色素质 ,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