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一些探索,包括: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引入学科新热点;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专业、行业调研,科学定位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职业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设置融入职业资格认证的知识与技能,科学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人才需求、毕业目标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实践内容及评价体系,理顺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3对关系,建立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需求出发确定了发酵生产岗位能力,课程改革以发酵单元操作为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平台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完成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发酵工程》模块教学体系构建,培养学生的发酵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支撑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探索能力素质主线—构建知识能力体系—制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改革—检验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各培养环节”的系统工程思想,探索和实践了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中已实施...  相似文献   

6.
在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包括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并对各个类别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学生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和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在教学培养体系优化方面提出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以针对性的工程实践训练与互动反馈机制相结合为主要培养方法,达到交通工程人才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从机械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关系,提出了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机械工程专业与理论知识相协调、相匹配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旨在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消除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训练间的比例失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高职采矿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高职采矿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提出了与培养目标和适应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并对其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根据本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确定知识素质、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形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建筑行业对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4 1 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教学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建设建筑技术实训中心,满足专业基础类培养和建筑相关技术类培训.  相似文献   

10.
在人才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岗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一主线、两体系、双证书、三结合”的特色,注重对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培养方案;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务求做到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了顺利实现这个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结合汽车专业实际,从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公共英语教学如何为人才培养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本次实证调查初步表明,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构成创新能力的四个要件,即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某些缺失,为此,对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环境、课程教学、创新方法培训、导师指导等方面加以改进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高职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教学生一技之长,而且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人才。教学效果决定了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如何创建高职高效型课堂成为我们在此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提高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实现高级英语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模式强调:找准文化切入点,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引入文体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同时加强深层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优点和应用模式,然后结合教学实例,进一步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与验证性辨析:改变实验教学视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课程标准的3项教学目标出发,分析以获取知识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具有验证性特点,是通过对定理定律等结论的实验验证来巩固所学知识;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具有探究性特点,是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的实验探究来提高各种能力。而数字化实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提出"提倡探究性实验,反对‘唯验证’性实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本科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教学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基于学生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提倡以利于培养学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为核心,遵循能力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科基本方法训练为主,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因材施教、因课施教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际航运管理"是航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研究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航运企业经营管理实务中的分析、决策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增设实验环节等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向护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高职高专护理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重构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和教研能力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reports a study of the knowledge of experienced science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a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The study focused on a major goal of the reform, that is, improv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models and modelling in science. First, seven teachers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odels and modelling in science. Next,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consisting of 30 items on a Likert-type scale. This questionnaire was completed by a group ( n = 74) of teachers of biology, chemistry and physic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eachers could be grouped in two subgroups, who differed in terms of their self-reported us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focusing on models: one sub-group applied such activities substantially more often than the other sub-group. This distinction appeared not to be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subject, or teaching experience. Moreover, the us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seemed only lo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knowledge of their students, particularly, students' views of models and modelling abilit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