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批评更应讲究艺术,因为教师的批评方式如果不当,不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批评,才能够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使之翻然悔悟,改正错误,进而提高课堂效益。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批评呢?一、用表情来暗示批评学生时不用言语,用表情把要批评的话“表达”出来,或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一次锁眉、一个手势,使学生从表情中悟出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和要求。如,当学生做小动作或胡抹乱画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领悟新课程理念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而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则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提问都有哪些讲究呢?一、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而课堂提问正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交流,从而建…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了解,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能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使师生情感共鸣,发挥教学的最高效应。一、重视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致,不大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而常常以情感支配和影响理智。喜爱教师,就喜爱教师教的这门课。倘若遇到令他讨厌的教师,则会拒绝学习这位教师教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重视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索新知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才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良好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5.
宋首儒 《考试周刊》2012,(94):158-158
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知识互动。有效的师生交流,能使学生更愿意信任教师、亲近教师。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作者认为掌握好生物课堂交流的途径、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师生间平等的对话环境是提高生物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信心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过程。在每一节课上 ,师生都应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要用最佳的情感交流方式 ,去获取学生的信任 ,在课堂上建立起平等、友好、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 ,以形成和谐而热烈的教学气氛。在课堂上 ,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 ,缩短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少批评、少斥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决不能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不能用尖刻、辛辣的语句去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7.
作文批改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师的批语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写作的兴趣,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步。  相似文献   

8.
什么因素对于教学来说最重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题的技巧.问题提得好,讲究技巧,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师及时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即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该系统基于弗兰德斯对课堂师生互动的认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在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这些交流,有的对学生形成直接影响,如讲授、指导、控制、批评等;有的形成间接影响,如提问、引导、追问、表扬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所以积极的、有意义的课堂环境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创建一个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呢 ?本文着重从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堂导入、教学结构、教学语言四个方面阐述这点。一、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但有知识的交流 ,而且还存在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亲切微笑、鼓励、赞许的目光 ,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课堂后对每个学生平等的关爱和了解 ,会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 ;在思…  相似文献   

11.
课堂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发展课堂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上时刻发生的行为和互动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培养积极的社会动机和情感,也可以改善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交流中也经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降低交流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积极的情感激发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没有教师浓浓真情的感染,课堂教学往往会变得机械、程序化,甚至成为一潭死水,缺乏对理智的探索和对求知欲的刺激,师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就会导致学生恹恹欲睡,教师上课索然无味.本文想对情感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洪亮 《教师》2011,(33):97-97
课堂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发展课堂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上时刻发生的行为和互动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培养积极的社会动机和情感,也可以改善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交流中也经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降低交流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情感教育的歧化现象及其分析1.简单化一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无非是讲课要有表情,待学生要慈爱而已,把情感教育简单化。在课堂上对学生都是正面的表扬,认为批评和惩罚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伤害他们的自尊。也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课外多“关爱”学生,课外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但课堂上仍然是认知教学、技能训练。学校、课堂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些必要素质包括文化、人品、情感等都要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在学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使他们情感满足的虚拟的环境,而在…  相似文献   

15.
向前 《教育艺术》2004,(7):38-39
作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是常有的事,但是批评要讲究艺术性,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是指教师紧紧围绕着后进生的情感展开工作.以情感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其心理发展特点可概括为“长大未成人”,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烦恼。如学习成绩,和同学的交往,强烈的孤独感等。这时,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其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进行心理指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适当的沟通在教育中何等重要。那么,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认知、情感和体验互动交流、彼此相长的动态过程,摒弃了原先单线的教师灌输,期待精彩的课堂生成。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师生互动的活跃性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共同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对话与探究。同时,新课程也强调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对智慧的思考和自身的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正是因为课堂的生动活泼,有时会冒出一些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8.
一、情感教育的歧化现象及其分析 1.简单化 一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无非是讲课要有表情,待学生要慈爱而已,把情感教育简单化。在课堂上对学生都是正面的表扬,认为批评和惩罚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伤害他们的自尊。也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课外多“关爱”学生,课外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但课堂上仍然是认知教学、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这就需要教师讲究课堂教学艺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兴趣,使他们能乐在其中地学习数学课。 一、以情激趣 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学是师生双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融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运用幽…  相似文献   

20.
听,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在课堂师生交往过程中,对教师来说,他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他既要善讲又要会听。这样,才能保持双边信息交流的畅通、有效。会听,主要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听知“注意力”,灵活的听知“组合力”,深刻的听知“理解力”和较强的听知“评价力”,而这些又具体地体现在教师能根据师生课堂交往的特定情境,灵活而巧妙地讲究一些听的艺术,力求专心而有效地听到学生的感受、理解和见解,从而作出积极而有针对性的反应,建立师生沟通与合作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应怎样去听学生的发言呢? 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