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积极作用自不待言.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屡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在法律层面,除了大学生自身的事前防范、事后维权意识不强之外,立法的滞后及由此带来的法律法规的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部门规章、《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均未把勤工助学的大学生作为其规范的对象,这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权益的保护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2.
信息万象     
北京大学打工须持证从今年4月起,北京地区高校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须领取“勤工助学证”,佩带与身份相符的上岗证才能上岗,以确保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学生参加校内的勤工助学活动,须本人申请,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同意。同时,发给学生的报酬不应低于北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在勤工助学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的学生,用人单位要比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给付一次性赔偿。(《中国青年报》)北京大专将消失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北京所有的大专都要逐步办成高等职业教育。已确定北京联合大学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小峰摘)…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通过人才市场求职、面试、考试(核)等过程,进入用人单位就业,而就业以后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什么?用人单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办?实际上,《劳动法》早就明确了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确定了维护就业者合法权益的合法途径。一、就业者的合法权益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劳动部门鉴证。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规定。涉及有以下条款。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遵守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4小时。用人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勤工助学中的劳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不平等性,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模糊,用工性质界定不明,工资偏低、工作时间过长、无相关保险及福利等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司法实践不可避免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勤工助学中的劳动关系不平等现象的分析,结合对《劳动法》的解析以及勤工助学性质特点的分析,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提出建议,即完善我国劳动法相关法律体系,确立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合法劳动者主体资格,学校作为对大学生的直接管理部门,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的帮助,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通过人才市场求职、面试、考试(核)等过程,进入用人单位就业,而就业以后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什么?用人单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办?实际上,《劳动法》早就明确了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确定了维护就业者合法权益的合法途径。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劳动部门鉴证。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规定。涉及有以下条款。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遵守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4小时。用人单位应保…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行法律对自行兼职大学生合法权益规制不明,司法实践中通常排除劳动法对大学生兼职行为的适用,致使兼职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不被认可,兼职受伤屡遭维权困难。实际上,现行劳动法律并未明确否认兼职大学生劳动者身份,依法理兼职大学生亦具备劳动者基本要素,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在兼职中受伤应依法认定为工伤并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在将大学生兼职行为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同时,应厘清大学生兼职类型,并明确大学生兼职行为的相关限制。  相似文献   

7.
集体合同仲裁是《劳动法》和《工会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通过集体合同仲裁、资产保全的方式偿还拖欠职工债务的工作,有效地破解了工会维权的难点问题,成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主渠道,取得了党政满意、企业满意、职工欢迎的多赢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就业培训工作应做到五结合彭隆业一、就业培训工作应与《劳动法》及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相结合《劳动法》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伞,劳动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就业培训工作应该对《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  相似文献   

9.
一些用人单位招收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不签订劳动协议,规避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大学生财产和人身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而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司法解释,把勤工助学学生纳入《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地方各级人大及其政府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维护勤工助学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易遭受侵害而相关法律缺位。应从实习者主体资格、一般权益保护、人身伤害救济及实习生、学校、实习单位三方职责等方面进行劳动法上的相关立法予以规制,从《劳动法》范畴保护实习生在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校大学生外出兼职打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在劳动法中的尴尬地位,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劳动权益受到侵犯且维权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劳动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提出兼职大学生在劳动权益保护中面临专门针对兼职劳动者的法律法规缺失和兼职大学生与雇主之间法律关系界定不明确等法律困境,并据此提出把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律的调整范围,制订保护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行政规章,以及通过完善民法来保护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做兼职在大学校园里已蔚然成风,而一些非法兼职机构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态,利用不法手段散布用工信息,企图诱骗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一些用人单位也趁虚而入,和大学生们大搞文字游戏,大学生做兼职过程中自身权益受损的事情屡见不鲜。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处理好兼职工作与学业的关系。学校应给予大学生兼职工作以正确的指导,做好法律教育等方面工作,使虚假信息不攻自破、不法行为得以杜绝。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暑期兼职现象普遍,处于学校管理和国家规范的边缘地带。大学生暑期兼职存在专业技术含量不高、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和获取兼职途径较单一等问题。对此,劳动部门应从法制方面规范大学生兼职现象,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学校要多渠道加强大学生兼职教育,并积极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引导大学生暑期兼职健康发展。大学生更要将兼职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有目标地选择兼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暑期兼职效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校大学生参与兼职的热情越来越高。大学生兼职市场日益火热,其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根据对黄岛区六所高校参与兼职和不参与兼职的大学生的分别调查发现,由于大学生缺乏理性兼职规划及自我保护能力、高校管理缺位和我国尚未形成完善有序的大学生兼职市场,大学生兼职存在兼职质量不佳、影响学习生活、信息来源混乱和权益受损的问题。因此,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兼职中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打工的现象很普遍,但大学生打工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地保障,轻则辛辛苦苦工作后分文未得,重则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我国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但大学生临时工尚未被认可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大学生打工群体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及时地维护。因此,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为大学生临时工群体保驾护航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大学生兼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校园中的普遍现象,但有关学生兼职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意识淡薄,维权途径过窄,维权成本过高,常常使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遭受侵害时无法得到充分的维护。完善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应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树立维权意识;切实保护合法权益,做青年大学生的代言人;建立健全法制,维护大学生兼职权益;成立专门机构,建立高效的大学生兼职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劳动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屡屡发生,许多大学生在面对侵害时知法却不知用什么法以及如何用法,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劳动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而高校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多是以法治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具体的部门法。为此,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劳动法治的培育,在培育形式上必修与选修并举,在培育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培育目标上教学与育人统一,以及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用劳动法治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确保大学生在未来遇到自身劳动权益被侵犯时不仅知法,还知怎样用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57名高职生在兼职态度、兼职基本情况、兼职与学业的关系、兼职安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校外兼职可以锻炼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同时可能影响到高职生学业及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校外兼职管理,推进学风建设、重视兼职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劳动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维权教育,通过开设劳动法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劳动权益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同时,课程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与法律课程的特点,注重案例引入、理实结合。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对大学生用工中的相关称谓的辨析,以及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曲解重新予以澄清,进而认为在校大学生有资格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应耋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并且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自主打工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