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彬  陈冬林  陈钦华 《考试周刊》2010,(15):201-203
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网络本身的特点、传统教育功能的弱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的身心特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有健全网络规则、加强对网络行业的监控、加强网络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孔不入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进行着多元文化的渗透,互联网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所带来的“黄色风暴“”病毒传播“”网络犯罪“”人际疏离”等道德失范问题也不容忽视,这给“三观”尚未完全形成、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将从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入手,客观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即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周桂楼  张秀丽 《文教资料》2009,(33):217-218
随着网络的普遍应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随之产生,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和成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时遇到了困难,高校网络道德出现了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约束乏力和道德行为淡化等严重失范现象。就网络本身而言,网络信息多元化、网络缺少“他人在场”、网络“去社会化”以及网络角色混淆是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信息素养,增强其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上道德失范行为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大学生上网现状,以及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网络失范行为和各种不良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笔者在湖南地区部分高校中对“大学生上网情况及网络道德行为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几条有效抑制与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准失范"网络行为是大学生因理智水平、审美品位等不足从而导致与主流价值不合但尚未违背既定道德准则的网络行为.大学生"准失范"网络行为影响范围广,潜在危害大.纠正大学生"准失范"网络行为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大学生精神领域的自主免疫系统,即"理趣"."理趣"是以理性、智慧为美的一种美感趣好,而不是一种行为规范."理趣"通过人格和动机的机制成为抵制"准失范"网络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理趣"培养应遵循浸润原则和持续性原则,以公共精神、理性精神、人文情怀、审美趣味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反映出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危机和冲突,在社会变革或转型时期尤为突出。文章旨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刘巍  张琳  王颖  王鸿军 《时代教育》2012,(7):104+106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由于网络的特殊属性和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主观因素,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乃至校园和社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象,分析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究了在新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对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远、道德情感淡漠、产生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等方面,这主要是由网络原因、外在原因和大学生个人原因所引起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应该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管理、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入手。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述评——兼评研究中的若干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已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网络价值异化、网络语言失范、网络诚信缺失、网络色情泛滥以及网络侵权盛行等,但判断其表现需谨慎处理道德中的个体与他者关系以及道德与法律关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扭曲大学生人格发展,降低大学生人际能力,弱化大学生德性教育,而且影响校园稳定和社会秩序。一般而言,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网络特性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促成了其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但仍需谨慎对待西方文化、大学生自身素质和道德教育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对此,需要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人等多方面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其中,尤为注意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避免迷信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大学生德育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境遇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失范严重.道德评价困难,道德人格扭曲,网络犯罪增多。加强网络教育、立法和监督,预防网络犯罪,是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显出来。文章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防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网民主体的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盛行的时代,多元的网络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看,网络文化拓展了大学生接触新思想、新观念的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增强了大学生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同时,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特点,也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迷失、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行为失范,甚至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对策,即充分利用新兴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引导网络文化语境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开展积极的网络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信息、交流情感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污染信息、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道德失范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既与主体的心理特点、网络社会本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制度的因素相连.遏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行为;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开辟和建立大学生网站,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有“自律道德弱化”及“他律道德缺失”。针对问题,本文对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防治体系进行了思考:一方面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将道德规范内化,形成道德自律;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管理、技术、法律等手段形成他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们大都将互联网作为其学习和与外界进行联系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但过分地依赖网络易使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和形成道德失范。通过对网络道德失范的分析,探索其解决路径,以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网络道德失范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现,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加强道德自律是干预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