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实习是幼儿园师资培育过程的重要阶段,是职前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环节。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幼儿园实习适应对准教师的社会化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奠定其未来的教育生涯基础。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辽宁省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实习生的身心适应、工作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等内容。调查发现,对实习生身心适应状况关注不够,实习生实习期间的角色定位不清,双导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应建立并完善"U-G-K"的实习协同机制,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有效指导与管理,明确实习生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通过多种途径以改善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适应。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观察分析(幼儿)、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监控评价等方面,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无法转化为实践技能、知识广博性与准确性的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同时也与其教育观有一定的关联。师范学院在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应帮助其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阐释教师教育理念下教育实习的新内涵的基础上,从情境学习、建构主义、实习教师关注以及合作学习的视角分析实习教师的角色:实习教师是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者与实践者;是具有先前经验的研究者与反思者;是具有阶段关注的可持续发展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群体的合作者与对话者.实习教师角色的诠释与定位,也带给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11):11-13
本文从教育实习的角度出发,分析教育实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社会、实习教师本身、大学和中小学教育模式、学时、教育实习过程等多方面分析教育实习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本研究,旨在唤醒社会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并为当前的教育实习提供解决途径,有助于为师范生教师职前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艺术类教师专业成长困境主要表现在:艺术类教学效果受限、职前和职后培训不够、科研能力成长缓慢、专业综合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压力大。通过参与幼儿园实践教学、凝练学前艺术教育能力、主动融入学前教育领域、加强学前理论学习、参与同伴反思、参加专业培训、建立"双导师制"等方式强化学前教育专业情感,促进艺术类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思维,走出专业成长困境。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习对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习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面临诸多实习压力。本研究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调查其实习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实习压力。压力源按照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经验不足、工作准备不足、专业能力不足、时间冲突(参加专升本考试与实习的冲突)、人际交往困难;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与消极应对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且受报考意向的影响;不同压力水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重度压力的个体,其积极应对显著低于中度、轻度以及无压力的个体,而采用的消极应对多于其他三类个体。高职师范院校应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加强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7.
实习是职前阶段教师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面临园所环境、人际关系、专业知能、幼教职业等方面的"现实震撼"。实习生的个体特征是"现实震撼"的前提性因素,实习园所是"现实震撼"的主要环境,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生的"重要他人",师范教育是学生实习与入职准备的基础,此外,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社会地位与职业声望也会影响实习生的"现实震撼"与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8.
“合作研究共同体”是在“顶岗支教实习”基地学校建立的、由高校教师、在职教师和实习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团队,是以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为目的的职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保证了实习教师的教育实习质量,提升了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 改革教育实习课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精神发展。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教育实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真实情境,但现有的教育实习忽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性和反思性成份。改革教育实习课程结构就应当更新教育实习观念,完善教育实习内容,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开始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实践阶段。关于教育实习的理论模式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一定偏差,实际实习情况往往超出实习生预期,导致实习生不能应对复杂实习任务。在实习条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反思性教育实习就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课后的反思和授课后的反思,反思的主要方法有反思性教学日记、过程性反思笔记和实习小组。  相似文献   

11.
当下学前教育实习较为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传统的教育实习在实习角色、实习内容、实习指导和实习成效等方面均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实习提供了新的转向思路。构建具身化的实习环境,促进实习角色定位转向;增加情境性实习任务,避免无目的做事;引导共同体学习,显现实习的多元互动性;关注行动性实习活动,以行动促进教育智慧与能力的获得。  相似文献   

12.
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教育实习开始,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和学校教师反思不同,教育实习中的反思主要借助作为学习的自传经历、教育理论和短暂的教学经验等,它所反思的内容和途径包括教学中的角色、教学常规、课程与教学、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教育实习中的反思含有批判,但不是颠覆性的。在教学中,它与认同、建构和发展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刘华 《教育发展研究》2012,(Z2):51-56,61
实习教师是学习"做教师"的特殊群体,其专业发展中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实习学校教师专业精神的消极影响、实习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不高、实习期间的有效工作量不足、"经验-模仿"的实习指导模式、实习教师实践时对理论的疏离。为此,需要全面改革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以促进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实习作为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关键环节,对顺利推进教师专业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此,研究与探讨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影响因素、结果及推进实习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对策,对促进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和教育实习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顶岗支教实习既包括师范生的实习支教,也包括在职教师的置换培训,是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双赢的教育实习模式,是职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个案研究与教育叙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采访一名赴泰国教育实习的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了解异国教育实习对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访谈与研究,可以看出职前英语教师在异国实习中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各方面素质交织发展。在实习过程中,其对教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逐步了解学生,并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在实习后,其教师知识、执教能力和反思能力等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和提高。文章有助于了解职前英语教师在异国实习中的专业发展动态,为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学生教育实习的热情与成效,从而为英语本科生和教育硕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中时常会陷入两难空间。本研究从386名职前教师撰写的“两难叙事”中发现,实习期间遭遇的两难情境主要涉及家校关系、同侪关系、师生关系,进而通过探究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规则冲突、利益偏差、供需失衡、角色游移,最终提炼出“中国式情、理、法的平衡”作为超越两难空间的本土概念。从教育实习中的两难空间窥见教师专业工作的复杂性,建议教师教育者回应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实习指导超越两难空间的束缚,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完成公共课、专业课以及实训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存在学生实习缺乏时效性、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缺乏指导性、校外实习基地缺乏成效性等问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相似文献   

19.
薛萍 《中国教师》2012,(7):42-44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师教育终身化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的深入,职前教师教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教育实习作为职前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实习教师在实习中是怎么学的和学到了什么,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实习教师的实习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经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指导教师是促进实习生专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西方国家指导教师的相关研究,从指导教师的角色、选拔和培训以及指导策略等方面总结了教育实习指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提出建立良好的教师指导工作情境,完善指导教师选拔体系,实现指导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指导教师的反思是我国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