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入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利用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中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利用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要注重民俗体育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之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在不失草根文化和乡土特色的前提下,大胆改良,增强民俗体育的吸引力,从而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汉唐时期陕西古典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出现,汉唐时期独具陕西特色的体育文化和世界很多国家的体育文化进行了相互的交流,更大程度地丰富了体育项目,促进了古典民俗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通过对汉唐体育文化的研究,更多的发掘古典民俗体育的特点,揭开汉唐时期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盛况,为当今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壮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个案考察的研究方式,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乡镇进行考察,推演出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城镇化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变民俗体育“无意识传承”为“有意识传承”;同时,也要调整管理者的行为理性,即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动态平衡,让民俗体育始终在服务于社会中去寻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收录的以“民俗体育”为篇名的214篇研究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Ⅴ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演进脉络,旨在从历史维度明晰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进展,全面把握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前沿主题、症结和演化趋势,立足现实维度和自我维度探索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未来走向。结果表明,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以民俗学和文化学为主导的人类学、教育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群体;研究热点围绕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民俗体育活态传承、个案民俗体育活动和民俗体育旅游展开。进一步研究建议,以时代感召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与时代的衔接;以文化惠民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多元化;以项目供给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项目的普适化;以强才育人为导向,关注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侯德红  邢莹 《新体育》2022,(6):110-112
岭南民俗体育文化出现了传承人口日渐减少、文化元素渐趋单薄,民俗氛围淡化等问题,体育文化成为民俗体育企业赖以生存的软实力,岭南民俗体育企业的发展时间短,产品创新和自主创造能力不强;岭南民俗体育产企业发展急需和文化创新共鸣共频,从发展体育企业的层面来剖析岭南文化传承的关键节点,激发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联动的内生动力,助力国家体育产业5万亿目标。搭建以企业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平台,拓宽岭南文化传播路径,助推体育企业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在创造中传承。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访谈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课题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在旅游景点推广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应用研究,为湘西发展有特色的区域体育旅游文化产业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湘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分析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文化自觉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关键;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功能等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众旅游业的兴盛,“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其中“旅游+体育”模式在很多城市被开发与运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狮”文化城市品牌打造、地域生态文化保护、海峡两岸民俗体育传承、滨海本土体育赛事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精品活动等方面,探究独具滨海特色的石狮市多元多层次的体育主题文化体系的打造路径。从体育文化竞争力上强化并延伸滨海体育旅游产业链,为滨海城市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会学视野下体育与城市研究历经文化→空间→生活的研究转向,其历史脉络、应用发展与理论局限对于本土研究具有借鉴与反思意义。通过对城市社会学理论流派整合及体育与城市研究议题梳理发现:文化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受芝加哥学派方法与视野双重作用,涉及阶层、种族、性别、亚文化与体育参与的交互影响;空间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沿袭新城市社会学空间生产理论,旨在揭露、批判资本特定特征对城市中人与体育空间的异化;生活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扬弃新城市社会学以理论为重的研究取向,倡导复归日常生活、重建城市权利的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未来,本土体育与城市研究应从对象与方法入手,延展体育与城市研究既有边界;以本土实践为核心,指导体育与城市研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近30年来关于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的研究从民俗体育的概念、民俗体育的传承模式、民俗体育传承困境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理清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研究的基本状况,为我国民俗体育传承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通过文献梳理发现:1)在民俗体育概念上,我国学者关于民俗体育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意见。2)民俗体育传承模式上,研究者们划分依据的标准不同,划分结果呈现多样性,本研究从传承主体出发将其主要概括为自然传承、国家传承和社会传承三种模式。3)在民俗体育传承困境上,从传承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传承人的断层和民众的参与性减弱;传承的社会环境方面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对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浦东绕龙灯”的历史渊源、发展特点、传承现状为逻辑起点,采取“非遗”视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得出:政府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导力量;教育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基础;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社会企业的资助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消费城市”的特征以及上海体育发展的现状等,探讨“消费城市”背景下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上海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主要结论:体育基础设施及休闲消费空间要体现情景化或主题化;体育文化商品和服务要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体育消费要促进愉悦的社会网络关系;体育空间风貌要体现符号化特征等.建议:建设高水平的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打造消费引领的都市型体育特色功能区;注重高端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的结合;构建“全球体育城市网络”,打造“包容、成功与梦想”的海派体育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闫艺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1-4,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传承的最佳路径;“社会市场化”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自然选择;“城市旅游景点式”发展模式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传承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佳方式;“民俗节庆式”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式;“民运会”发展模式是保证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855-85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民俗体育现代化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肯定了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价值,多方位、多角度地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民俗体育的最优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成因主要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民俗体育转型。提出:1)民俗体育理论研究要不断深化,民俗体育理论研究的学者要多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创造出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2)民俗体育要主动跨出国门,走向国际赛场,在开展民俗体育运动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强民俗体育翻译研究,打破语言障碍;3)民俗体育要积极与时代发展相融合,既要坚守优秀传统元素的传承,更要寻求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连城姑田游大龙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探析了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内容以及传承模式。研究表明,在传承方式、制作工艺上主要靠言传身教,传承谱系较为单一;从其制作工艺来看,多为手工扎制,工艺流程复杂,制作工艺考究;从传说信仰方面来看,形成原因虽然复杂,但闽西客家民间对于"龙"都有共同的崇拜。通过对客家民俗体育的考察研究,得出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模式为:(1)应全面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建立资料数据库;(2)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加大资金支持;(3)对客家民俗体育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4)以旅游发展为契机,发挥产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湘西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旨在为湘西发展有特色的区域体育旅游文化产业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湘西经济的发展,促进和谐湘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民俗体育作为乡土文化的优良载体对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为出发点,对影响民俗体育发展的代际冲突机理进行梳理,探寻新时代我国民俗体育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困境与路向。研究发现,本位冲突造成民俗体育的流失与改造、观念冲突导致民俗体育边缘化、政策冲突造成代际场域传承不适,是造成我国民俗体育发展时代困境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由代际传承向代际创新的自治转变、由代际冲突向代际团结的德治转变、由政府治理向社会融合的共治转变是我国民俗体育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辩证分析了八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的共生关系和两者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八婺地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存在较好的共生关系。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共生单元的能量生成与供给;生成运行高效的共生机制;构筑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理想模式;培育融合发展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岩溪硅塘"三公落水操"为例,对民俗信仰仪式中的原生态民俗体育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原生态民俗体育传承过程中存在政府部门实施的力度薄弱、参与人群对民俗信仰仪式中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认同感减弱,村落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中坚承传后备人才的储备不足等困境。建议为原生态民俗体育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原生态民俗体育得以有序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具有独特内涵的民俗旅游逐渐成为大众新的消费热点.目前民俗旅游业开发总量不大,并存在同质化开发、盲目开发等多种问题,影响了民俗旅游业的有效开发.从博弈视角看,民俗旅游业的开发应以合理应用各种文化资源为基础要求,以传承和发展相关文化为职责,构建良性、生态的开发机制,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与时代传承.基于此,研究以博弈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民俗旅游业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关系,并探究合理开发与文化传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