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取决于相关执行主体是否有充分的激励。地方政府是执行投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主体,地方政府的偏好、激励和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调控政策的效果。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偏好存在差异,在中央推出紧缩的投资政策时,地方政府并不会严格执行。地方政府之间的晋升锦标赛,也会促使中央紧缩投资的政策执行力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
由于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创新产出外部性等原因,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对地方政府力量具有内在的依赖性。而作为政府行为的主导者,地方官员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面临的各种激励,并进一步决定了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发挥。基于2009年至2015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对官员激励、政府创新偏好这二者之于工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官员晋升激励和经济权力激励直接提升了工业创新效率,但也会降低政府创新偏好,进而抑制工业创新效率提升;官员寻租激励下的腐败行为会侵蚀创新效率,但由于创新产出价值难以评估等属性,寻租激励下的政府官员也倾向于提高创新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效率提升。晋升激励和经济权力激励对创新效率的净效应为正,而寻租激励的净效应为负。有鉴于此,应当完善地方官员考核、薪酬等激励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创新活动的监督,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型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把官员的激励做对”是政府治理的关键。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关注县域“科级天花板”对晋升激励的约束结构,考察地方政府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将区域层级化,拉长人事流动与晋升的链条,拓展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空间,并将“社会人假设”带回到分析之中,将“社会人”与“政治人”“经济人”共同视为是政府官员的不同面向,考察社会、政治与经济的三重目标偏好如何共同形成对政府官员的激励,研究发现:在县域之中,不同区域因其区位、产业资源与产业基础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投射到科层体制之中,形塑出区域层级化的特征。当基层政府拥有自主激励设置权时,经济回报与职务晋升、近家福利相配合,形成了治理主体与治理任务之间相对优化的匹配;但随着治理制度的变革,基层自主激励设置权丧失之后,高治理负荷的乡镇无法通过经济回报来激励缺乏职业晋升前景的基层干部,进而使得其治理陷入激励不足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苏炜 《大学时代》2006,(11):122-123
“激励”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思想行为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较快理解问题的真谛,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本文就在体育教学中“激励”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激励”的类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创新的核心主体是微观企业,而高新技术企业是现代化建设下推动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利用2009—2020年中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减税降费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逻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政策显著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减税政策对企业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都产生了正向激励效应,而降费政策只对企业策略性创新产生正向激励效应。进一步对税种进行细分可以发现,相较于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值税税负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减税降费政策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对非国有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作用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减税降费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应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加快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以提高实质性创新为目标,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激励相容是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强国建设的前提条件。中国农业发展激励制度在“农业新目标提出—农业发展激励制度边际功能衰减—农业政策偏差”过程推动下不断演进,具体改革大体沿着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激励对象确认两个思路展开。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农业发展激励制度需要确保所有农业经营主体在此过程中可持续地获得足够的收益,但在实践中面临着平衡多元化目标、兼顾多元化产业发展、包容多主体共存的现实挑战。农业强国建设激励制度优化的总体思路是匹配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的比较优势与农业强国建设的多元化目标,以最小化激励成本原则协调政府和市场关系,鼓励不同地区和农业经营主体自主探索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分工和增收渠道。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实践路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拆分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确保所有激励措施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明晰数据权益分配进路是激励数据流通、数字创新的逻辑前提,是促进数据产业、数字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行为主义激励”等激励理论对不同数据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探寻个人数据权益分配进路,冀望打破“数据垄断”“、数据孤岛”,同时有效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为实现并平衡用户授权激励、平台生产激励和平台间的数据流通激励等数据主体行为激励,应坚持数据分类保护思路,即将个人数据区分为敏感个人数据和普通个人数据,敏感个人数据所有权归个人所有,普通个人数据则在“权利束”理论框架下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运用效用分析方法,对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得出在现行教育体制行政化条件下,政府官员与学校管理层形成利益激励相容机制,在"政绩"诉求导向下,高等教育存在"规模扩大冲动"与"资源供给不足"相悖难题,由此财务风险的出现就成为必然。提出控制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途径是,修正高校组织管理目标和保证政府教育资源使用政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动性和长期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较大.其主要的风险有:投资对象选择风险、人职匹配风险、激励政策风险、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科技创新风险等,做好工作分析、人员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激励政策等,是避免上述风险的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激励中.有种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所谓边际效用递减。是指每一新增的货物的边际效用要低于最少或先得到的。如每新增一块面包的效用对于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说很大,对于已经拥有许多面包的人来说效用就小了。边际效用理论认为,激励的效用具有两种现象: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用是随着激励强度的增加先递增。到一定高度停滞一段时间后,开始递减;精神激励的边际效用是随着激励量的加大,比如更多的信任、肯定、赞美。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等,而会递增。边际效用理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公平与学费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学费政策取决于政府效用与教育公平的匹配情况,当存在完善的贫困生资助制度时,二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兼顾,高学费、高资助政策是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最优选择.但就我国当前而言,由于资助制度不完善,高学费仍会冲击教育公平,政府必须通过高财政投入来控制学费水平.此外,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有较大不确定性,应据此制定差异化学费政策.  相似文献   

12.
管理学中的员工涉他偏好理论对员工情绪驱动忠诚的激励设计具有普遍意义。引入基于涉他偏好的效用模型来度量青年教师因涉他偏好而产生的情绪变化,模型模拟在一定条件变化下高校教师合并情绪对工作忠诚影响的几种情况,深入探讨不同的情绪变化对教师忠诚的影响程度。以此分析证实薪酬激励中合并情绪的动态变化不能从根本上满足青年教师的发展诉求,还需要突出职业发展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利治理理论是分析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手段。福利治理理论关注福利递送主体、福利递送资源、福利递送模式和福利递送效果,对于厘清福利服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以提高福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日本在地方创生战略下推动实施了“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根据福利治理主体参与的形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合同外包型和社会企业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福利治理模式。日本“公营塾”政策对于教育创生、教育福祉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目标设定单一、师资力量无法保证、政府监管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提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福利平等化,提升本地竞争力;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教育福利效应,增强本地凝聚力;创新福利治理模式,实现本地内生性发展,激活本地主体能动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1—2018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创新政策组合、高管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政策组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高管薪酬激励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能增强政策组合对高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企业产权性质不同,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高管持股产生的调节作用较弱,只有非国有企业的高管持股才能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东道国在吸引外国投资时,多用诸如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事实上,税收政策非像设计之初那样发挥作用,反而存在许多弊端,甚至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负效用。本文着眼于对东道国针对外国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及其效用进行分析。指出,东道国应当淡化对税收等激励政策的盲目推崇,转而发展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将创新政策话语背景与"李约瑟难题"联系起来,揭示创新能力的文化和制度约束。通过将"社会契约"引入协同创新政策的分析框架,指出科研与社会互动在项目选择上存在偏好局限,新的创新趋势凸显了社会责任的价值指向。最后从集体行动逻辑的角度,对协同创新政策的激励效力做了理论分析,提出以选择性激励为基础的制度设计主张。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是各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税收优惠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效应包括: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收益、降低创新风险。我国税收政策存在不足,包括法规孤立与零散、优惠方式不合理、政策导向性差、缺乏公平性、覆盖面不全等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激励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前瞻性对策,以期为政府制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条件与激励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多种形式,既包括企业内教育,也包括校企合作。企业规模过小、外部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供给充足。以及受培训者的流动性过高都会减少企业参与的行为,这些方面决定了我国企业现在的内外条件并不利于参与职业教育。当前制定政策应当遵循“分门别类,因势利导”的原则,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手段,可以重点激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型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9.
高校社会捐赠是在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再分配而使其流向高校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受捐赠主体的主观动机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税收政策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捐赠主体的收入和捐赠价格等因素而对社会捐赠产生激励作用.本文将深入剖析税收激励高校社会捐赠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税收激励现状,以期为中国社会捐赠税收激励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制度激励的思想探源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论证,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为了加强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力度,可以从企业、市场、政府等不同层面出发,构建一个能有效激励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在政府政策安排方面,必须从产权保护、公共采购、财政支持、科技发展、市场培育等角度对技术创新行为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