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积崇 《考试周刊》2012,(77):56-57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而没有“动态”的课堂是不精彩的。那么教师如何做好动态生成的提供者、创造者呢?  相似文献   

2.
陈莉 《陕西教育》2007,(7):48-49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预设一个过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节外生枝”。对这些节外之“枝”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呢?那就是我们要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在追求动态生成的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没有预约的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一、“脚踩西瓜皮”——课堂教学没有目标 有人认为,新课程提倡开放性教学,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于是课堂教学没有目标,一味提倡“学生自主”,讲什么怎么讲,由学生做主,“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教师跟着学生走,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不作为”状态,成为“局外人”“多余人”,还口口声声说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在观念上走人了误区,忽视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灵魂作用,摒弃了教学目标应有的指引、调控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科学课堂活起来,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预设要“活”、对学生动态生成的利用要“活”、教学组织形式要“活”、学习评价机制要“活”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营造真正的活课。  相似文献   

6.
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正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学。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学生是学习责任的首要承担者,教学的关注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在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笔者以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有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有没有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针对上述“两个体现”,本文拟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评价和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两个维度,来分别阐述优化现代教学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问题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听一些人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学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都是学生互问互答,老师几乎不用操心。不知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到底什么是“问题教学”?该怎样进行“问题教学”?(陕西一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有人问“学生最感兴趣、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习又是他们的天职,当“天性”与“天职”发生矛盾时,怎么办?如果能巧妙地把最快乐的事和最重要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头疼的是: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没有必趣。为什么没有必趣?“画不好”长期以来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到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学校考核美术教师也是看你培养了几个“画画”好的学生,或看你办一次画展,“画画”大赛获奖多少,形成了一个“定式”.美术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在小学低段学生兴趣很浓,到了高段兴趣减弱。中学就没有几个“喜欢”上美术课,我的同事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综合评价学生用鼓励的方法去欣赏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又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就那些内容那班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有什么可思的?  相似文献   

12.
刘长发 《福建教育》2005,(11A):35-35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教给学习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如《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将相原来为什么不和?是什么促使他们和好的呢?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3.
王凯 《教书育人》2014,(9):56-56
近年来,连云港市为了加强生态课堂的建设,编写了《伴你学》丛书,供3~6年级学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学生在解答诸如“解答完这道题目,你还发现什么问题?”“学习了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时,鲜有什么有创意、有价值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干脆写上“没有”、“无”。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就是多余的?学生是否真的就不需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缺少的是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金惠华 《考试周刊》2009,(34):71-72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 1.了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  相似文献   

15.
对探究性教与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按学生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教学中要重视的是真正来自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那就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就仍然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如在《燃烧》一课中,教师点燃沾了汽油的棉球,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继而问:“你有什么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想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向学生需求的转变。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金鑫 《辅导员》2009,(9):31-32
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毋庸置疑,现实中“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堂的点睛之笔。那么,如何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生成美丽、生成精彩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兴趣识字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发现一些“怪状”:小学生写字像在画画,卷面一塌糊涂,感觉一点兴趣没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偶尔犯了某个错误,便使用十遍、百遍甚至更多的机械性的方式予以惩罚学生,而学生却很疲乏的去应付老师的检查,对所写、所识字一点学习兴趣没有。产生这些“怪状”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以“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的教学究竟该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发挥整合教学这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优势进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一方面,要把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开展起来,进行专题教学案例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看重“平时”,使整合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提倡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要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学?学生学的核心是什么?信息加工学习论的观点是:学习是认知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过程。因此,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动机状况,注重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