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习经历满意度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南京大学的调研发现,南京大学本科生的学习经历满意度总体较好,学生对校园风气的满意度最高,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本科生个人背景变量(性别、年级、学科、学生干部经历及家庭经济背景)对本科生学习经历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大三学生、医学专业学生、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和来自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习经历满意度相对较低。课程教学、环境支持、校园风气及人际交往均对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人际交往满意度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的课程学习与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基础。本研究从学生参与度理论入手,基于本科生学情调查数据,对四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五个维度——课下自主学习、课堂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程认知内驱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度有显著差异,但明确的学术志趣与正向的课程学习经历可以减少或消除差异。小班互动分组式的教学方式以及较高的课程质量是本科生有优良课程参与表现的关键,并且其还通过学术志趣间接对课程学习参与度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可从群体学习特征、专业认同、教学方式、课程质量等方面入手提高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施的学生满意度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研究型大学在近几年都加大了对通识教育的改革与投入力度,着力提升通识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国内五所一流高校的学生为对象,了解大学生对于当前通识课程的方案、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其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等的基本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更好地推进与完善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课程是高校推动本科阶段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学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直接影响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成效。基于与主修专业课程对比的角度,通过综合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回归分析、夏普里值分解法对研究型大学1004名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处于中等水平,认知、行为及社交参与水平相对较低;学生背景、动机、自我效能等个体因素和教学环境、社会关系等情境因素对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产生显著影响;跨学科与主修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在影响因素和解释力度上均有差异。为提高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研究型大学需重视学校跨学科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组织结构;提升跨学科课程内容适切性,改善课程质量;增强教师跨学科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促进不同专业学生间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5.
FOCUS是杜克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模式,它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上都体现出跨学科的特性,选修FOCUS的学生必须对跨学科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程实施上重视研讨和互动.FOCUS课程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跨学科的内涵比较丰富;课程实施注重人际互动;通识教育与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机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以通识课程质量评价为目的,探讨基于课程性质的质量评价工具的设计。通过基于学习体验的问卷,对S大学的通识课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收获的直接因素;教学质量与学习收获之间存在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学业任务可以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同时影响学习收获。据此提出改进通识课程质量的建议: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多途径提升学生有效的学习投入;正确处理学习方式转变与学业负担之间的关系,科学设计学业任务,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打造通识金课,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聚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跨学科课程建设,以学术计划理论为支撑,运用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建设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跨学科科研生态、他国他校经验、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学科与专业、教师与学习者等10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且阻碍因素多于促进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4个层面给出完善建议:在政策制度层面,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期刊与项目申报管理机构应当调整跨学科研究成果认定标准,提升跨学科研究认可度;在院校整体层面,高校需要更新教学管理制度,还要推进跨学科组织建设,为跨学科课程提供支持与保障;在教师教学层面,教师应充分重视跨学科,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涉猎多学科知识,并增加教学投入,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在学生学习层面,学生要增加课程学习投入、扩充知识储备,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课程是现代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高中生进入大学,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一系列改变,在学习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通过对青岛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习类通识教育课程亟需开设,并且把“掌握学习方法、保持学习动机、搜索学习资源”等作为课程内容重点开设,为本科生提供课程学习的一般指导.  相似文献   

9.
改善高校的教与学,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对重庆市6所高校493名本科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与课程满意度及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发现(1)本科生课程学习经历、课程满意度和专业承诺总体情况较好,女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和专业承诺水平均优于男生;(2)课程满意度在主要的人口学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3)不同的课程学习经历对课程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而这一影响受到专业承诺的中介影响。因此,高校优化课程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专业承诺,提高其课程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以新一轮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依托,对课改后学生对于大学英语通识拓展课程的满意度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对象为东北农业大学1200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显示:女生、城镇学生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满意度较高;男生、农村学生满意度较低.民族差异不影响满意度.另外,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出国经历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之工具型的学习动机,学生对融入型的学习动机有较高的满意度.学生依赖母语的观念及策略同管理观念及策略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时间与学业任务的调查发现:课堂授课时间过多,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尤其低年级本科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显著少于美国I类研究型大学的同级学生;学业负担的"大小年"情况突出;指定书籍和材料的阅读量均少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课程的课外学习要求与指导不足;长篇论文、报告的写作量大于美国研究型高校学生,短篇论文写作量则远小于美国学生;大学课程重结果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价,缺乏学习过程质量保障机制。我国研究型大学应为本科生创设挑战性与支持性并存的学习体验,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支撑合理增负,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2.
熊耕 《高教探索》2012,(4):47-51
课程设置模式是影响通识教育乃至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有三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基于学科的模式,基于能力的模式以及混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它们在同一所大学中存在着一个演化过程,在不同大学的分布也存在不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将所有通识教育课程纳入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积极推动基于能力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的发展,同时加快基于学科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一些革新,如艺术和科学学科得到重视,加强了基本学术能力的训练,开始注重新生研讨课程,提高了通识课程的学习标准以及增设了全球研究课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掀起了全面教育改革运动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提出的《投身学习 :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和1987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的《学院 :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的报告 ,都呼吁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内的美国高等学校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讨、发现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重建本科生教育 :…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一些革新,如艺术和科学学科得到重视,加强了基本学术能力的训练,开始注重新生研讨课程,提高了通识课程的学习标准以及增设了全球研究课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不仅要求高质量的研究梯队、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同时衡量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是学校对研究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本科生的培养;而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与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构建研究型大学的基石。1984年10月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提出了《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1]198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定位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主体,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成为研究型大学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要推动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必要进行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一体化改革和学位学制改革, 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实行社会化管理与分工,加强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哈佛大学和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这所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其通识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教育整体环境、高校战略发展和本科生跨学科课程需求,以通识教育的时代新挑战为背景,分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通识教育支撑机制中的执行机构、决策机构和顾问机构的组织职责,总结其通识教育课程的要求和通识教育研讨班的特征。结合其通识教育规划中的教学标准、课程集群、全球维度和能力培养,从治理制度和机制、课程配置、多样化发展、学习结果等角度入手,探讨研究型大学在从自身校园传统及发展现状出发进行通识教育改革及规划时应获得的实践性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哈佛大学和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这所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其通识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