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短道速滑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要求,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与获得的途径,揭示了专项力量耐力是影响、制约体能和技能能力的主要因素,寻找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应用于训练实践,可使得二者有效地结合发展,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引用新型短道速滑专项力量模拟训练器和空气阻力伞器械,并研究设计了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将其运用到陆地和冰上的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来强化专项动作过程中的外加阻力负载刺激,以实现不同层次的运动员不断突破专项力量极限水平值.  相似文献   

2.
速滑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技术为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监控是速滑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对速滑运动员常用的生理生化训练监控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为速滑教练员全面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机能状态等提供参考,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评定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耐力水平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测定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这种方法目前应用十分广泛。这些指标的应用对提高竞技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我国速滑界,继杜、纪二氏有关测定速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AT的报导之  相似文献   

4.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速滑弯道耐力特点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技术动作稳定性,又在力量素质上提示了绝对蹬动力量的重复能力。一般情况下速滑弯道的耐力指数相对于直道偏大,弯道耐力水平更能反映运动员的运动耐力训练效果。优秀速滑运动员具有更高的弯道耐力水平。通过揭示弯道的耐力特征,为速滑训练提供一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就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认识情况,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方法及基本要求,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负荷安排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训练评述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为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优秀速滑运动员在少年时期就必须进行全面身体训练,提高与速滑有关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用跑、跳、陆地模仿性练习及其他项目的练习等多种手段来发展运动员机体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协调性、柔韧性等各种身体素质,使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各种机能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速度滑冰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较为普遍,但我国优秀选手的速滑成绩距世界水平尚有颇大差距。根据速滑比赛的距离和运动成绩,从机体供能特点来看,属于速耐和耐力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有较高的要求。测试与评定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训练程度,为观察训练的生理效应及检验训练计划安排的可  相似文献   

10.
速度滑冰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有较高的要求.利用高原的特殊环境,可大幅度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尤其对提高糖酵解代谢和一般有氧代谢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那么成绩将会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水平,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和摸索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实效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应掌握短道速滑项目的致胜规律,明确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注重竞技人才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陆地和冰上基本功训练水平;利用好竞赛杠杆优势,切实提高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抓好基本功训练的跟踪与监控,全面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思想教育。旨在为我国短道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杰纯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5):11-14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是影响我国速滑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出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以期为基层教练员指导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针对韩国速滑运动员对裁判员判罚的认知情况,以及对自身竞技能力的影响程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韩国不同特征的速滑运动员对裁判员的判罚行为以及自身竞技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验证了裁判员的判罚行为下的信任维度与运动员竞技能力呈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外对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运用和研究较多,但国内速滑界对高强度间歇训练提高有氧耐力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黑龙江省队的速滑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实验,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期提高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力,对有氧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是发展运动员机体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比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赛后恢复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针对速度滑冰运动的训练环境和项目特征,结合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特点,总结提出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前、中、后期及日常进行营养补充的方法和手段,为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4名青少年男子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跟踪研究,探索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有效办法。研究证明,提高青少年男子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水平,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间歇的训练法。  相似文献   

17.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人格素养水平是影响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当前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人格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人格修炼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等重要意义;提出短道速滑运动员人格修炼的途径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生活教育和教练员的榜样作用,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重视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成败,是我国速滑项目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主要论述了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及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以期为基层教练员指导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对速滑大全能项目运动员耐力训练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速滑大全能项目的特点,对如何打好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基础,如何发展一般性耐力和专项耐力,如何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就具体的训练和监测指标、课型等,全面阐述了训练方法、途经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