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书用字的两个不同概念,对两应严格区分。现行中学语课本对两的区分存在偏差。中学语教材对古今字和通假字处理应该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详加辨析,指出:古今字与同源字是部分重叠关系;与假借字有交叉的地方但颇有差别;与通假字在理论上没有关系,在实践上有纠葛但可以分辨清楚;与异体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通假字和古今字是古书用字的两个不同概念,对两者应严格区分。本文就中学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进行粗浅的分析,意在探讨这两者的区别,处理应该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浅谈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与繁简字既有不同点,也有部分交叉,与古今字、假借字之间迥然有别。文章通过具体字例的分析以辨析异体字与其他三者间的分野。  相似文献   

6.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7.
陈玉香 《现代语文》2007,(1):100-101,92
引言 古今字、通假字是长期困扰中学语文教学而语文界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由于二者关系错综复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字形、字义及读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都给语言工作者的实践操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学习古代汉语的难度,一部分学者提出不对二者加以区分,遇到同一声符的字就以通假字来说明.结果把许多本应归为古今字关系的,错误地归纳为通假字关系.虽然这样有利于减轻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的负担,但这是一种对民族语言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既然古人给我们留下这笔宝贵的遗产,古今字、通假字之间在事实上也的确有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理清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9.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对常见概念,但在现今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对二字的界定和分类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中学教材中常常以“同”混淆两者的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可以仅用“同”来简单诠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的“声符替代”,指文献用字中不用为该词所造本字(包括后起本宇)或为人们认可的正字,而是使用本字或正字的声符来记录该词的现象。对这类用字现象,以往因为材料所限而笼统称之为“古今字”。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肆)139组声符替代字的具体考察分析,指出应当区分声符替代现象所包含的两种用字类型——古今字和通假字,提出了进行上述区分的依据,并在统计调查基础上,对帛书(肆)所反映的秦末汉初文献用字实貌及古今宇的交替状况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1.
许仰民 《天中学刊》2003,18(6):113-114
原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概括为“古字通假现象”,在课文中用“×通×”作出注释,抹杀了古今字的文字历时性和通假字的文字共时性、临时性以及它们的非逆向性。不应一“通”了事,应实事求是地分别注出。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有并吞八荒之心”的秦国,又是贪心不足的吞象蛇。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使得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变成了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甘勇 《现代语文》2010,(1):140-143
段玉载《说文解字注》以“明通假”“求词源”为核心,疏通了古汉语的同源字系统。该系统从层次上可分为通假字系统、异体字系统、古今字系统、同族词系统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一些通假字古今字注释有异议,有人认为他把有的古今字注成了通假字,通假字注成了古今字。在此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来源、定义,找出王力和其他学者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字在注释上的分歧,并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一个饕餮大兽。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让我们高中学生不知道古今字、异体字为何字。即使对口口声声学习的通假字也貌似知道,实际上不知所以。  相似文献   

16.
马君花 《文教资料》2010,(31):22-24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现象,通假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本质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不能正确区分二者。本文建议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入古今字的概念,同时注意规范界定与表述用语。  相似文献   

17.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传统训诂学上两个术语,在现代的古书注释工作中常常出现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分的现象。本文试图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二者的异同以区别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比较古今字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途径和形体特点,文章得出结论: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一般含有共同构件;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一般不含共同构件.  相似文献   

19.
《论语正义》的“某与某同”是一种形、音、义综合的注释方式,它不仅在使用形式上有特点,而且涵盖了很多内容: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等。  相似文献   

20.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