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再生产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现代社会批判理论,其中尤以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最具代表性。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核心关键词是“文化资本”、“惯习”和“符号权利”,了解其基本意涵,寻找出我们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找出阻碍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问题,将会使我们目标明确地进行变革,从而使高等教育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问题不仅是职教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职业技术教育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劳动力的教育。而社会经济是指社会的生产、分配与消费。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通过培养劳动力和吸收劳动力而发生的。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揭示出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源泉首先,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所谓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和保持现有劳动力,二是延续和培养新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批判课程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知识谱系。在其“家谱”中,“解放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构成了批判课程理论的三个主要支系,其中“再生产理论”支系又分化出三种模式:“经济再生产模式”、“文化再生产模式”和“霸权再生产模式”。批判课程理论体现了“社会批判”的精神气质,把揭秘“隐性课程”、弘扬社会正义、消除各种歧视作为时代课题,为当代课程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首先应该探讨教育与生产的关系。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存续和发展到今天,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贯论述,社会生产的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在重复、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因此,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运行机制,使教育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我们研究教育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最基本的,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梳理中外钢琴家的家庭背景入手,分析出生论对钢琴家诞生的影响因素;继而探讨普通阶层如何在钢琴领域学习发展;结合布迪厄对文化和权利的理论,剖析文化资源对教育、对社会阶层的辐射,从社会学再生产的角度分析教育不平等这一过程是如何在家庭、教育和社会中不断地再生产;由此,寻求普通阶层在教育领域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劳动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学生流失的增长将成为常态,因此研究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63年7月6日给恩格斯的信中附了他的“包括全部再生产过程”的《经济表》(见图一)。在这个《经济表》中,马克思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它概括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为我们展现了马克思当时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的全部成就。然而,马克思《经济表》的内容及其对再生产理论的贡献是什么?这个《经济表》是怎样形成的?它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下见图1)  相似文献   

8.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布尔迪厄是该理论的杰出代表。本文阐述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即: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概括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最后介绍了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济学理论认为,教育通过生产劳动能力而成为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一个环节。教育生产劳动能力是一个教育投入到教育产出的过程,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产出是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衡量“最小-最大”的最高标准是教育的社会效益,教育经济学的这些理论对于全面地,科学地评价高等教育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解析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演化过程中,教育究竟是引导社会变化,还是造成社会再生产的行动主体呢?针对此问题,文章试图通过解析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探究教育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再生产着教育本身以及这种再生产如何掩盖现代西方社会看似平等实际上并不平等的教育再生产真相。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这一论断揭示了教育与劳动能力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指明了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认真学习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学习马克思有关教育的经济意义的论述,对于深入领会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书     
《远程教育杂志》2004,(4):63-63
《逃出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 实体社会中的传统教育是社会不平等再生产的重要机制,其中隐藏着各种神话、设置了许多陷阱、伴随着种种危机,甚至充斥着对人的统治。而比特所打造出的新世界,建构出了一种摆脱实体社会既有体制的新社会——虚拟社会,滋生出了一种超越传统教育的新教育——赛博教育。本书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在实体社会与虚拟社会、传统教育与赛博教育中不断“跃迁”,既是  相似文献   

13.
大众话既是理论传播的重要符号,又是理论语言社会应用的重要策略;大众话理论传播是一种文化再生产机制;“大众话”是理论大众化的必由之路;理论大众化是社会整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不是用晦涩的理论教育群众,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群众所认可、所接受。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是以“大众话”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把教育行动的目标定格在社会、制度、文化的再生产领域进行分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框架。这种理论框架是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人的异化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行动的社会学研究把教育纳入到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中研究,有力地揭示了教育再生产社会结构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公平在存在分化、分层的社会结构中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地位和功能是不独立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运用“资本”、“场域”、“惯习”和“符号暴力”等概念对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予以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研究教育问题,我们先从社会再生产说起。马克思说:“社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在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过程,是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些生产关系本身,因而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个过程的承担者、他们的物质生存条件和他们的互相关系即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的过程。”马克思的这段话说得很清楚,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三种再生产过程的结合,即是人的再生产过程、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再生产过程和人们相互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批判课程理论初探(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的批判课程论者都意识到了“再生产理论”的局限性: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色彩,把学校教育及其课程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抬桥人”,被动地、亦步亦趋地适应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需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图 1.1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再生产类型沿着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方向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该图用“三率”的变化形象地表示了四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以及各模式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用图形印证了课本的文字表述。芬兰堪称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典型例子 (见表 1.1) ,四个时间段“三率”的变化明显表示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种模式。图 1.2 按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 4 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 ( 1981年 )从图中可看出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空间的生产”理论,阐述了教育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1.在社会维上,教育空间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经“再空间化”而塑造,即教育空间的社会塑造;2.业经“再空间化”而形成的,作为社会空间核心要素之一的教育空间,对社会空间的再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即教育空间的社会空间生产。具有要素和地域层级关系的教育空间在实体层面上形成“教育综合体”,“教育综合体”与社会要素的关系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可以表现为事物之间的“无缝之网”关系,即聚焦于教育活动的“消除教育”与社会二元界限的“教育—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社会公平是民主社会的理想价值.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严重.本文在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视野下,提出教育在城乡发展上的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