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了传统的"师本"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提出了,生本"教师教育模式.文章首先对"生本"教师教育模式做了理论阐释,然后结合实践对"生本"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时间论证,并具体地介绍了"生本"教师教育模式下的两个子模式--体验式教育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模式,同时指出,为了贯彻"生本"教师教育模式,必须建立起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我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中就学呈现出符合条件的学生数量有限、进入普通高中就学比例不高的趋势。从政策实施成效看,高中教育资源体量不足,无法满足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需求;升学“政策门槛”造成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中就学出现“执行偏差”;随迁子女流入多的城市,高中就学利益相关者主体缺乏共识。基于已有的制度框架,扩大流入城市高中教育资源供给、逐步解除在流入城市高中就学的限制条件、完善流入城市所在地区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快流入城市“普职融通”保障体系建设等,成为破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应当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加强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责;应当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同时发挥社会力量的补缺作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方式综合解决。另外,应高度重视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以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学受教育问题,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在相对发达的城市的反映,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短期的对策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教育的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证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基本的义务教育,强化流入地政府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管理责任,规范民办学校的教育行为,建立非正规基础教育机构民间组织。同时,直接承担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具体教育实施的职能,切实使流动人口子女得到相应质量的义务教育。长远的对策是:国家适当调整宏观政策,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差距,并改革户籍制度以打破教育二元结构,大力支持和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质量差距。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世界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不可避免要回归的地方.德育生活化克服"美德袋"道德教育模式和"认知性德育"模式,使学校道德教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垒活是德育的目的,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日常生活世界是德育理论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上,它对于我国德育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边疆援建政策是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和跨区域协作治理实践,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干部职工支援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解我国高海拔民族地区支援干部职工子女的处境与就学状况,本研究选取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支援干部职工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其子女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学段变化"为节点在高原与平原之间"钟摆式"就学,究其缘由,高原气候适应状况、家庭资源配置变化、子女教育与情感需求、教育质量是关键影响因素.实质上,非此即彼的就学选择背后隐藏着的是支援干部职工调动家庭资源与现实进行博弈的过程,更是"两难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基于补偿性公平的视角,政府可通过建立就学诉求与回应制度、完善内地就学政策并增强其执行力度、增加"内地班"学位供给等举措来解决该群体的就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技术、经济社会服务,是区域高职院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域优势和区域技术、经济社会特点,从"两岸三方"互动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两岸三方"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设计与有效运行为海西高职院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这一模式所承载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思路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如何让每一位进入我们学校的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相关文件,启动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政策,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原则,要求流入地政府建章立制,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同时要求流入地财政部门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云南省根据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办学模式日益多元化,"X Y"模式合作办学由于其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流."X Y"模式合作办学分国内和国外两个教学阶段,因此,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师资的提高等各方面实现中外两个教学阶段的接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国内学习向国外学习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