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十分薄弱。本文探讨的课程体系设计框架是近年来课程地图的一种流行形式,本文通过该框架的使用说明,论述了高校在目标制定和课程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结合实证研究探讨了建立目标与课程之间培养关系以及框架对课程体系设计质量的评估功能,旨在为高校提高课程体系设计质量提供一个适用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正>一、研究缘起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就课程评价而言,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的作用和评价的社会选拔功能,但对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方式和技术比较单调。改革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余年,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阴影依然笼罩我国基础教育。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一个老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选拔,还是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现代课程评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课程评价模式。不同课程评价模式的思维方式甚至思想方法的变化,都内含着不同的课程评价框架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课程评价模式,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发展性课程评价的自身特点,借鉴混沌理论的启示,形成了由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相互交融的开放的三螺旋结构,作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以汽车专业为例,提出通过构建专业文化隐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稳定持久学习动力的实践方式,阐述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实施过程,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专业兴趣调研和职业素质表现等,对实践效果做出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专业文化隐性课程对于学生兴趣引导和学习动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维 《文教资料》2021,(1):174-176,187
国际文凭组织项目课程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在众多国际课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三大主流课程之一。国际文凭组织课程体系具有四大特点:全人发展与终身学习兼顾的课程目标;学科课程与跨学科主题融合的课程结构;师生合作探究式的课程实施;系统且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该课程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与我国课程强调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整合的改革取向相对接,为我国现实背景下的学科统整提供了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许龙成 《教育与职业》2012,(11):150-151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以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可行性为目的,对高校"应急体适能"课程概念和研究背景进行阐述,提出了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现实意义,详细介绍了应急体适能课程框架体系,着重探讨了该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个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成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中小学在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坚持遵循基础性,兼顾开放性;关涉整体性,重视融合性;强调同一性,突出多样性;恪守阶段性,遵守连贯性的基本原则。为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要形成以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课程规划为引领、以课程结构为支撑、以课程运行为抓手的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为贯彻落实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实施,学校需从畅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的实施渠道、规范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健全课程的保障机制、打造课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8.
课程大纲作为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保障教育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新加坡的科学课程大纲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核心的大纲目标、凸显科学概念的《大纲》课程内容、强调作为探究的课程体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等突出了科学课程探究的特点,对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陈旧、与专业课不能融合、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阐述了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优势,提出了基于Python语言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框架、课程层次关系、课程特点、应用领域、授课和考核方式。通过教学实践,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验证了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的因素有课程属性、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组织与优化及教学评价等因素。通过对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性因素的研究,提出通过提高课程属性认知、完备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组织、全面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等策略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课程领导与课程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深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课程领导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决策、组织与引导等职能,对课程的形成、实施、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课程领导方式的改革要适应世界课程变革的需要,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实现课程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课程的发展要与世界同步,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想要合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冲破已有的不甚科学的课程意识的樊篱,形成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课程意识。本在分析目前我国广大教师已有的课程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课程意识,以及教师应如何构建这样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既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举措,又是创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色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当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还存在诸多不足。校际课程开发是当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化途径,应注重课程管理的民主性,课程开发主体的“联动性”,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性,校际课程利用的充分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后现代课程理论有不同的形态,但它们都强调多元差异、平等对话与自然和谐。这对我国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有着多方面的启示,从课程本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选择到课程实施中的师幼关系及课程评价等,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16.
课程地图既是一种课程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实施技术。它在可视化、资源整合和课程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儿童在课程实践中的中心地位,是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和儿童学习结果的重要途径。利用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就是要基于儿童的立场建构和实施课程,依据儿童学习规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时,可以把民间文化和生活实践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手段,通过创设自主参与的课程学习环境,支持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的落实,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高职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对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开发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学理性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课程构建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广大职业学校正积极参与以项目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教师课程观是影响课程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当前职业学校教师课程观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观和培养教师课程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和预设课程相比较.生成课程由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设计,目标在活动中形成.课程内容也更富有弹性.课程评价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生成课程需要教师适时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提升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对教师来说,该做的是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获取教学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课程考试管理的现状与困境,提出通过课程考试组织与管理信息化、形式与内容信息化、分析与评价信息化等措施,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考试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