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比丰富,体系博大精深.从时间上看,其源上溯殷周,其流囊括自春秋后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文化成果;从地域上看,凡古先民生活之地都与武术产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武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殷周时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五个时期互相衔接,清晰地描绘出武术文化发展的脉络,从脉络中显示出武术发展的规律.在今天,要继承与发扬武术文化必须尊重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
宋元时代,由于都市的繁荣,商业和百工技艺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城市里的各行各业,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瓦市技艺等,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社会的发展,名物制度的创新,人事交际的频繁,特别是市民文学、戏曲、话本、小说的兴盛,使这一时代的俗语、方言、新词等大量出现。武术俗语,正是在这一时代特点的影响下孳乳和传播的。研究宋元武术史,不能不见这些武术俗语。要全面了解该时期民间武术的发展情况,探索其本质的真谛,必须对这些武  相似文献   

3.
罗卫民 《武当》2011,(4):4-6
四、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关系的思考1、对于传统武术的界定并不是过去所有的武术形式都能叫传统武术。个人认为,所谓传统武术,就是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以套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4.
拳种是武术文化的载体,探讨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成为继承创新武术文化的首要任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制度演变视角对拳种演进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社会中以宗族为主的社会制度演变与武术拳种演进具有内在一致性;宋代之前的宗族制度主要作用于上层社会的王公贵族中,缺乏武术拳种生成所需的乡土语境;宋元时期宗族制度下移,为武术拳种的萌发提供了文化土壤;明清时期宗族制度庶民化,为武术拳种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近代以来随着宗族制度的衰落,武术拳种也面临传承困境;当代武术拳种应在新时代“家文化”引领下,推动自身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一如流水的历史进行分期,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通例,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差异,从中把握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因此,要清晰彰显古代武术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也当然离不开对它的历史分期研究。所谓'古代武术',是指由先秦时期至清末这一历史时期内的武术活动。在中华武术历史进程中,古代武术的历史绵延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6.
社会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和变迁着,社会发展处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当社会处在稳定时期,就会促进武术中非竞技性成分的发展。当社会处在动荡时期,就会促进武术中竞技性成分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就明清时期社会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来探讨武术发展的趋势,以在当前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找到武术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侠电影中武术的演进与异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逻辑分析、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侠电影中武术的演进与异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武技、武舞和武幻是中国武侠电影不同发展时期中武术的演进状态;神怪荒诞、暴力无节制和武术边缘化是中国武侠电影不同发展时期的消极异变现象,应该注意及时消解,并在其基础上总结对武术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在古代文献中,虽然也有关于武术概念的只言片语,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还不是规范意义上的武术概念界定.武术概念的演变是武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纵观近代以来武术的发展,可发现在不同时期人们对武术概念有不同的表述,这一方面反映了武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同时反映了武术发展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是我国武术运动与理论创作的全新时期,尤其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明发达,稳定的外交往来局面更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创造了十分可靠的内部环境。目前,我国在全力推动竞技武术发展的同时,关注群众武术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对不同年代群众武术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找出促进我国群众武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宋代武举制发展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宋代武举制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等过程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认为:宋代武举制几经波折终于形成制度;通过兴武学,颁武经,设武举,使宋代武举在制度上逐渐完善起来。但由于初期统治者严重防范心理和中后期"重文轻武",致使宋代武举制并未能实现以武强国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弓箭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各民族弓箭文化的交汇融合的产物,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春秋战国开始,历经两晋、南北朝、宋、元等几个重要的发展变化时期,形成独具东方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弓箭文化发展的特征主要是弓箭文化的战争化、礼法化、教育化、机械化、标准化、理论化。对弓箭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弓箭文化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更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武术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武术发展到明清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制约,武术逐渐脱离军事舞台,向着健身、养性方向发展。武术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影响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因素为尚武精神,同时,战争、宗教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支持,冶炼技术则从物质上支持了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田野考察、访谈法等,并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华体育文化的闽台延播研究,认为:闽台体育文化区的形成是中原体育文化传播的结果,是移民社会的文化延播。从中原到福建,再根植于台湾,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中国古代社会时期。闽台移民的先后、历程以及社会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不甚相同,而呈现出的相异的特殊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带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改变闽台移民社会共同的本质。中华体育文化与闽台地方体育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教法格"出现于宋代,是军事人才选拔、军事兵器规定,军队训练规章,将领晋升等统一明确的制度,该制度规范、系统地促进了军事训练的完善和战士的武艺的提高,深刻影响了民间武艺的发展。《武经总要》、《武经七书》、《教法格并图像》、《武举条例》、《在京校试诸军技艺格》等武学书籍以及军事制度都可统称为教法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教法格形成背景的同时,分析出教法格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对宋朝的武术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