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菲亚(Σοφια)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哲学"西文词汇的词根,在古希腊文化中的本义是"智慧"。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哲学本来就是追求智慧索菲亚的一项活动,但在哲学发展史的进程中,逻各斯中心主义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此,逻各斯与索菲亚构成了追求智慧的一显一隐双重路径,但索菲亚观念史这条隐秘的追求智慧的路径却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2.
李俊英 《考试周刊》2014,(20):27-27
<正>人们谈话时,常提到"人生哲学""处世哲学""营销哲学""爱情哲学"等诸如此类的词,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哲学。何为哲学?从哲学的本义来讲,哲学就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概念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但哲学包罗万象,从古至今,哲学就在生活中发挥不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求活",将课堂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舞台。而"俏皮话"(幽默、歇后语、俗语、漫画……)以其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能将学生带入一个欢乐的"百草园"。而巧用"俏皮话"对于充实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语言世界图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在语言中形成的结晶。"时间"观念作为最基本的俄语心智之一,折射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语言中的成语、俗语、谚语与该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本文主要以俄语成语、俗语、谚语为语料,阐述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所体现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吴国彦 《辅导员》2014,(2):55-56
"忽悠"一词来源于北方一带的俗语,本字是"胡诱",胡乱诱导和欺骗的意思。小品《卖拐》中赵本山演绎的"忽悠"技巧出神入化,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落入圈套,轻松上当而不自知,显示出"设局人"过人的智慧和高超语言的水平。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6.
俗语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俗语我们可以透视这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女性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中韩两国俗语中有关女性的俗语俯拾皆是,从各方面展示了女性的社会生活。由于中韩两国几千年来把儒学作为统治思想,为传统女性制定了严格的封建礼教,这使传统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女性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对中韩俗语中有关女性俗语的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把哲学视为“智慧之学”,即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可人所创造的艺术、伦理、科学不也是智慧的体现吗?实质上,哲学的本质是一种“爱智之忱”,是对待人生与智慧的态度,即对人生与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学哲学教育的关键点不仅把哲学当作知识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哲学对于当代青年成长的价值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世界并不太平,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08,(1):51-51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生一谈到哲学 ,总认为只有那些智者、伟人们才能理解和掌握。其实 ,哲学并非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名言、警句、俗语、漫画和寓言故事等 ,只要你用心去寻找 ,有意去运用 ,就会发现哲学也趣味横生 ,魅力无穷。笔者根据学生在理解意识概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点做些解析 ,希望对学生正确学习哲学有所帮助。疑点 1:既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为什么人的思想往往会出现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例如神灵鬼怪 ,这作何解释呢 ?原来 ,神灵鬼怪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不存在 ,但构成神灵…  相似文献   

10.
《大众哲学》的成功,表明现代哲学就内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用哲学去服务生活,在开显生活哲理的同时,哲学就会变成人们自觉的生活。若让哲学亲近生活,就应当像艾思奇那样站在时代高度发现和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并用哲学去启迪人们的生活智慧,同时还要求哲学家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很高的理论造诣。  相似文献   

11.
"境界说"是王国维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核心,其概念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境界"理论,不仅是王国维个人在诗学方面的艰辛探索而获得的卓越成就,更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与西方古典哲学结合的美学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是一种为人生的哲学,爱构成了这种哲学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爱不但是爱人,而且也爱自然,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爱对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来讲,是一个弥漫性的范畴。西方哲学以求取真理为目标,所以爱智慧,因此可称为真理之学、智慧之学;中国哲学以建构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美好社会为目标,所以它是爱世间的,是...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语境中,智慧有不同的解读。在哲学语境中,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智慧而出现的,哲学就是"爱智慧",转识成智使智慧成为可能。在教育学语境中,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也需要教育的开发与挖掘,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依靠教育,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15.
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目的不仅仅是"寻找俗语俗字的出处或最早用例",其编纂目的有三:一是探求词的得名之由,揭示词的最早用例;二是有意记录方言俗语,并作深入考证;三是为查检之目的而将俗语辞书作为工具书来编纂。  相似文献   

16.
张晶 《中学俄语》2007,(8):40-41
谚语、俗语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言简意赅,形象地描绘了俄罗斯人民劳作、休息、服饰及饮食生活。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谚语、俗语产生于封建制度时期,首先表现了农民和种植业居民的生活、文化状况,因此有关食品的谚语、俗语很多。  相似文献   

17.
游牧文化的经济形态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和草原承载力等一系列自然条件而做出的适应生态环境演化规律的合理选择,是依据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之上的生态文化选择。与采集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不同,游牧文化的产生基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草原生态系统,游牧民族深谙其游牧文化独特的"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肉体来自青草"的生活方式。游牧文化因其在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机整体性,而彰显其厚重的生态文明意蕴和深层的生态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8.
"掏了燕,死一院;掏了火石戛戛,死一家家"是陇中农村民众熟悉的谣谚禁忌俗语,属于典型的生态民俗。这种禁忌主要源于当地民众感恩于家燕和火石戛戛大量捕食害虫、喜爱它们与人为善的生活习性以及人们忌恶求善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这种生态禁忌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散发着哲学的灵光,作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水岭,因此,"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必然是充满着哲学智慧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以为"智慧"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的神物。阅《现代汉语词典》,其言智慧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区区十几字的解释,难免失之偏颇;百度一下,言智慧乃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的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这两种解释,我偏向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