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志启 《科研管理》2013,34(1):154-162
知识溢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一个突出现象,本文从企业衍生的视角,对知识溢出、知识流失、企业研发以及知识获取等要素进行动态的模型分析,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高科技产业集群中研发与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虽然研发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时滞性,会出现知识溢出的短期效应,即企业知识流失,但是创新知识具有累积效应,随着企业加大研发与学习投入,将会出现知识溢出的长期效应即产业集群中知识存量增加,每个企业都有机会获得和利用更多的外部知识,形成产业集群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与机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创新的载体,创新又引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学习与互动以及知识外溢,分析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机理,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集群中,知识分散在不同的个人和组织当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要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知识共享。从两个阶段阐述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过程,从产业集群成员企业之间和产业集群与辅助机构之间两个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研究重点从生产系统转向了知识系统,其中知识溢出关系到集群知识系统的知识源问题,知识转化关系到产业集群的知识利用和配置问题,集群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是通过这两个过程完成的.首先对产业集群知识溢出进行了多层次的解析,其次探讨了集群知识转化的SECI过程,最后分析了知识溢出和知识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春  李环 《科技管理研究》2016,(18):150-153
探讨传统产业集群、组装集群、复杂产品集群和高科技集群四类产业集群的信息体制的差异。从产业集群知识的复杂性和环境动荡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四类产业集群信息体制在处理系统知识和任务知识上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引进和培育协调者和任务单位、引进和设立知识机构、加强知识交流和同化等方面提出了四类产业集群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隐性知识体系作为知识创新的关键,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进程。隐性知识快速转化为显性知识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知识的吸收及再创造。在深入分析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的维度层次,建立隐性知识层次间相互转化图和隐性知识显性化模型,最后利用维度层次及模型分析的结果,提出产业集群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制造产业集群知识资源的特点,结合集群环境下知识资源管理的优势,从知识资源管理流程入手分析研究制造产业集群知识资源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的整合机制、显性化机制、共享机制、创新机制、学习与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并提出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知识资源管理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产业集群知识获取的优势,从社会结构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和社会认知资本三个方面对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获取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产业集群也要不断加强与外部集群的联系,培养外部资本,以获取新的外部知识,避免技术锁定的风险;同时运用外部资本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外部知识获取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要不断发展,就需要拓宽知识联系的边界,不断从集群外部获取新的知识.基于产业集群企业具有异质性这一假设,探讨了核心企业与产业集群的外部知识获取的关系,认为核心企业是集群内部企业和集群外部建立知识联系的重要桥梁.分别基于集群网络的优先连接机制与关系强度平衡机制分析了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外部知识获取中的"推式"与"拉式"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阐述了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内外部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试图以支撑产业集群发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体系层面探讨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间的互动机制,结合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案例,总结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以期为集群刨新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魏江  孔小磊  周泯非  李红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54-1360
产业集群内成员企业由于其邻近性和快速知识溢出,导致相互之间技术很容易模仿,而现有知识产权法律难以有效地保护集群企业的知识资产,这种现象已对集群企业产生创新负激励。从集群治理视角研究如何保护集群内企业知识资产的有效模式,在分析集群知识资产保护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从治理主体是否具有权威和治理主体与其他个体网络关系类型两个维度划分集群企业知识资产的保护模式,并分析了与之对应的集群中知识资产保护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资源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知识资源结构特点以及新的知识需求,传统产业集群需要从原先多个企业内部的、孤立的、分散的信息处理系统转化为产业、机构、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协同集成化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提出了从资源协同配置、综合技术平台和机构重组三个方面建立跨企业的知识资源组织体系,同时论述了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产业集群和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内涵基础上,从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形成机理、合作机理和集群知识转移与创造机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内在机理,为产业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在产业集群学习行为和一般组织学习的比较基础上,提出集群学习的概念。从知识观角度对集群学习模式进行剖析,并从内部静态知识积累和成员间动态知识互动两个维度揭示集群学习模式的类型及其对应的集群空间状态,提出了集群学习模式的演进路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学习能力、接近集群边界外知识能力的不同和在产业集群技术知识扩散中的贡献大小,将集群中的各个企业分为领导者、跟随者、外部明星和孤立者四种不同的认知角色,并按集群中不同认知角色的数量将产业集群分为明星集群、问题集群、金牛集群和瘦狗集群;进而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过程中集群类型的演进,为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在企业层面上的操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GEM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组织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吸收能力和创造能力。从GEM模型的6个要素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如何增强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其竞争力,并就政府如何提高其竞争力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爱雄 《科学文化评论》2007,(2):160-162,175
从理论分析入手,在剖析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法,提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程序.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雄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160-162,175
从理论分析入手,在剖析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法,提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程序。  相似文献   

19.
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的演化及影响因素.借鉴马歇尔对集聚外部性的三种解释,从人力流、知识流和供应流三个方面建立因果回路图,分析影响产业集群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的系统动力学特征.人才流、知识流和供应流的良性循环是产业集群效应形成与放大的条件,而集群内外部的诸多不利因素则使集群走向衰退.无论是政府还是集群企业都应该识别集群的发展阶段以及集群风险,及时调整战略,促进企业及整个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是产业集群竞争力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关键性转变,如何测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产业界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鉴于产业集群规模、结构变动性大,边界比较复杂,因此,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最好思路是规范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