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随着高校规模扩张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招生人数不断膨胀,造成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师资配备与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异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理念,重新设计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必要。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域外法治国家考察,总结了其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值得借鉴的培养模式和制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安排,优化革新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推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发展了法学硕士培养的目标。文章针对现阶段我国法学硕士培养的具体情况,从生源素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导师指导、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反思制约法学硕士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法学专业建设的实践,提出相应对策,通过保证生源质量、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导师责任、严格考核机制从而提高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法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重新检讨旧的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采取若干改革与创新的措施。重新定位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构建司法考试与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优化法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机构及课程体系,通过方法论训练、课题参与和研讨课等方式提升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是环境法学专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层次。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在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从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选择有效的培养方式、确立多维的培养质量考核机制等方面对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关注的问题。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定位不当、脱离社会需求与导师队伍偏向教学科研型等问题。教学模式存在偏重专业理论知识、忽视职业能力教育与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大幅度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开展案例研究教学、诊所式法学教育与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竹胜 《高教论坛》2004,(2):30-31,34
如何对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是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对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科研究生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法科研究生教育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法律硕士是在借鉴美国法律博士研究生教育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法科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法学硕士生与法律硕士生培养目标的模糊、培养模式的困惑等。为此,应把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统一起来,把培养合格的司法人才作为法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在3年的学制内实施高强度的法科学习和法律训练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与目标。分析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指出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就业视角分析,要提高作为理论性法学人才的法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必须从改革招生制度、调整培养模式、引入先进教学手段等措施来完善法学硕士的培养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以实现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快速、稳健、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弘 《培训与研究》2008,25(7):74-76
从就业视角分析,要提高作为理论性法学人才的法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必须从改革招生制度、调整培养模式、引入先进教学手段等措施来完善法学硕士的培养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以实现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快速、稳健、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教学要求应当成为培养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根本遵循。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是通过完成政府委托的实务性课题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实务面向性、问题导向性、教学内容的全真性、培养环节的全过程性等特征,旨在使法学硕士研究生科学认知法律、掌握法学方法论、革新法学思维。在具体实施上,包括接受项目委托、组建调研团队、理论指导与资料研读、确定调研和访谈问题、实地调研、团队研讨、写作研究报告7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专业阅读、专业思考和专业写作构成了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内容,但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和如何写作事关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导师对此负有相当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环境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是一项写入宪法的基本国策。而要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环境法学人才做保证。而我国目前作为环境法学专门人才培养途径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模式,还是人才的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都远不能适应其需要。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和多年培养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认为必须对现行的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新定位。从招生到就业、从能力培养到素质教育、从生源背景到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节省教育资源,避免人才培养的低层次、重复和浪费;以适应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的高层次法律研究生教育主要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招收法律专业本科学生,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其毕业生也主要侧重于在学术研究机构就业。法律硕士研究生(简称JM)主要招收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其在校学习侧重于法律实务的解决,目的是培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81年正式招收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30余年。在30余年发展历程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展。特别是最近10年,随着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成倍增长。当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审时度势,重新思考和厘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有效管理现有的学位点,优化导师队伍,尽快更新不合理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科学实践不主动、就业取向模糊、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合理、导师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可以采取灵活制定培养目标、注重研究生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加强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建设等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公共课设置不合理,专业课内容和方法都趋于本科化,选修课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重视不够,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帮助研究生适应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的需要。课程设置要不断改进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各高校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新增了一项——全日制专业学位法律硕士(法学),简称法本法硕,它是介于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之间的新兴专业。基于目前的就业状况,大部分法学硕士研究生最终选择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只有少数研究生继续学术研究。但从事实务工作的研究生过去主要接受学术型培养,参与法律实践少,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法学硕士综合素质,契合地方高校培养能力和增加其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实践教学推行会遇到法学硕士学术培养的传统目标、学生非认同性与师资力量等难题。地方高校应坚持学术培养与实践训练相融合、连续性和特色化等基本原则,从提升法学硕士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同、修改培养方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实施体系及创新能力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实践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曹希岭教授     
曹希岭,1965年生,河南范县人,1980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学习历史专业,1984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电力学院教授中国革命史。1987—1990年在吉林大学攻读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199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此后曾在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2002年调入本校。现为鲁东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