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比较东西方古代形态各异的自然书写载体、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后藏书文化的东学西渐和近现代藏书文化的西学东渐,探讨了中西方藏书文化经历的不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徐雁 《图书馆》2000,(5):67-68
文章对《中国近代藏书文化》一书作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扬州徽商藏书刻书与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扬州藏书刻书业空前繁荣,从官方到民间,人们都积极参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扬徽商在其中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资助官方雕刻收藏诸如《全唐诗》、《御定历代赋汇》、《御选历代诗余》、《佩文斋书画谱》、《佩文韵府》等鸿篇巨制,而且倾心私家藏书刻书,程晋  相似文献   

4.
丁日昌与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福 《图书馆论坛》2006,26(2):217-220
从丁日昌藏书、禁书、荐书、撰书、督导译书、编书和刻书等七方面来描述丁日昌治书活动,突显其弘扬传统文化和引介西方先进科技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5.
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焦山书藏前期目录,保存了嘉庆十八年至光绪十二年所收图籍档案。本文以《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据,通过对焦山书藏官私共建模式、重视守藏僧选拔、藏弆时人著述、藏书整理保护、对士人开放等管理举措的探析,再现了阮元的书藏管理思想,丰富了江南藏书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了解清代镇江地区官绅、士人、僧人间的文化活动,揭示了焦山书藏对藏书楼向近代化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书而读,丹铅治学是私家藏书文化的优良传统。古代藏书家在他们的各种藏书活动中,形成了特色鲜明而丰富多彩的家庭藏书文化,对当今阅读推广和阅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生杰博士的《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对于徽籍文献巨子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全景式展现鲍廷博之家世、行实及其藏书、献书、刻书活动等;其二,注重往深处开掘,揭示鲍氏藏书、刻书的背景、思想、特色及其影响等。此外,《研究》以细腻而又饱蘸情感的笔墨展开论述,为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8.
论藏书复选     
<正> 图书馆藏书复选这个术语最早是由苏联学者格里哥尔耶夫教授在60年代提出来的,当今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正在苏联进一步展开.斯多利亚洛夫等著的《图书馆藏书》(下称《藏书》)一书,对此理论列有专章,详加阐述.他们认为复选概念虽然是在60年代引进到图书馆藏书建设理论中来的,但其实践却可追溯到1876年俄国沃龙涅什公共图书馆,因为它已经设立了保存旧的、不常用的藏书的后备书库,为解决多余藏书找到了出路.60年代格里哥尔耶夫建立了"复选"概念,指出了它在藏书补充过程中的作用,70年代初,专家们研究了有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毛静所著《近代江西藏书三十家》一书的分析,发现该书在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材料的交互使用和印证,给予藏书家们的贡献和成果以一种超越尊重的、更加亲切的人文关怀;内容结构的创新也为当代家庭藏书以及藏书家的形成、图书馆服务以及地方书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古代私家藏书印鉴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尚恒 《图书馆论坛》2000,20(1):22-23,26
藏书印鉴是我国发明的,它随着藏书事业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具有极其深蕴的文化内涵。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后来传之日本、朝鲜,甚至也为近代某些西方人士所接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信使。 藏书印鉴不仅用作藏主拥有的凭信,而且反映了藏主与书的行为关系,藏主对于书的心迹,乃至藏主对人生的信念、生活志趣、闲情逸兴,营造了藏书文化的独特氛围,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兹举其荦荦大者,分述如下:1藏书印鉴的史料价值1.1有助于考察藏书家姓名、字号、别称、生年、行第、家世、里…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出版的《中国藏书楼》、《中国藏书通史》和《藏书中国丛书》的各自特点及共同之处,肯定了这三部书对中国藏书史、古籍整理和版本学研究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藏书文化》一书出版后受到读者一致好评.该书融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学术上,对于专门性文化的研究深入而独到,在众多文化类著作中,是一本优秀的文化专著.同时对于当今的现实社会也不乏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林藏书录》长期被视为丁申的个人著作,然而该书稿本的发现,却充分说明此书是丁申、丁丙兄弟二人接力修撰增订的成果。在增订补辑该书的过程中,丁氏兄弟不仅增加条目、充实内容,而且注重改进撰述方式、区分类别。比对《武林藏书录》稿本和刊本,可以发现丁申和丁丙着意推进杭州藏书肇始,丰实杭州藏书内涵,推阐杭州藏书精蕴,加之其书对杭州文化世家的重点刻画和对杭州文化兴衰的着重摹写,对杭州社会现状和社会风气的揭露批评,充分揭示出丁氏兄弟寄寓在杭州藏书史书写中的地域意识、文化情结与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中国藏书文化研究两部巨著《中国藏书楼》(任继愈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藏书通史》(傅璇琮、谢灼华主编,宁波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以来,掀起了新一轮藏书文化研究热潮,一批专题和区域藏书研究的新成果陆续出版,反映出中国藏书文化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了一本藏书票集,内容摄取的全是历代官府藏书印鉴,意在将西方的藏书票与中土的藏书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效果。该集设计精良,印制精美,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加之毁版发行,果然争购一空,轰动一时。然其中第五枚藏书票,摄取的是"大本堂书"藏书印鉴。此印原钤于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上,原书曾是傅增湘双鉴楼插架之物,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大本堂书"一印究属何时,编者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哪种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代代相承的藏书现象都不仅仅是书的简单购买和收藏,而且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学术发展、文化心态的重要体现和生动写照。因此,无论是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都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薪火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民族特色,尤其是私人藏书,可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藏书文化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这早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自近人叶昌炽体例独特、内容翔实的《藏书纪事诗》启其端,对中国藏书文化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有关专著论文不断出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在长期的藏书工作实践中,不仅积累了许多管理藏书的经验,而且逐渐形成了皇室藏书和官府藏书一整套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宋秘书省少监程俱于绍兴元年(1131年)写成的《麟台故事》一书,就是一本较为完善的中国古代藏书管理的专著。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来,在曹学佺、顾炎武、朱筠、曹溶、周永年等人的推动下,中国的藏书理念开始由官私藏书转向公共藏书.嘉庆年间,阮元在公共藏书理念的影响下,于灵隐、焦山创建了两座初具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书藏,预示着官私藏书走向公共藏书的实践转向.此后,书藏逐渐从江南地区的寺院扩展到书院,又被方浚颐、梁鼎芬等从江南引入广东,完成了由北向南的地域扩散.直至20世纪末,康有为、李端棻、梁启超等将"开大书藏"作为改良运动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募捐办书藏、以书藏兴学会、以学会促改革的变革步骤,使得书藏一时风靡全国、得以与西方文化相交会,并促成了中国近代新式藏书思想的诞生.可见,书藏制度与文化一直引领着清代以来藏书史内在变革的潮流.以"书藏"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藏书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藏书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来新夏(摘自《书与人》1997年第4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虽历经沧桑、迭遭劫难,却绵绵流传至今的文献典籍。而历代相沿不绝的藏书活动是文献典籍得以流传的坚强支柱之一。中国的藏书活动中有深厚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