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苏苏 《中国考试》2004,(11):56-56
在英国开放大学,由于学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所以该大学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的9月14日,南京汤山发生重大投毒事件(报纸上一般把它叫做“中毒事件”,我更正为“投毒事件”,很怕大家以为是另一起事件),事件早已过去,投毒者已经伏法,照说已是旧闻,可是当时的那种“新闻感受”像是有后遗症,至今如影随形,也像是没有解药。  相似文献   

3.
北京三十五中学陈隆涛老师是这样讲授《世界历史》“英国工业革命”的第二个子目“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的“(让学生看书P212—215,要求学生边看书块填表格厂表格给人名,让学生填机器名)8分钟后,教师挂出小黑板:  相似文献   

4.
黄初元年十月(公元220年),魏文帝首次以“令”的形式颁布“怨毒杀人减死”制度。该制度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刘朱”案的发生则直接促使了该制度的产生。因“怨毒杀人”的理解不同,认定构成该制度应具备的条件也不同。对于违反该制度者,将被判处到指定地点服输作刑。与现代刑法相比,该制度将“怨毒”行为作为重要的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5.
15岁的孩子在香港的德国瑞士国际学校上学,每天搭乘印着“德瑞学校”校名的专车上下学。德瑞学校的德语学生其实主要来自三个国家:奥地利、瑞士、德国。“今天又发生了。”一进门他就说,放下了书包。他说的是,德瑞校车和一辆英国学校的校车在半山上擦身而过。英国学生在车内一看见德瑞校车,就全体高举起右手,对着德瑞学生大喊:“嗨,希特勒!”然后就东歪西倒地大笑。“那你们怎么反应?”我问他。“同学都很气啊。”他边脱球鞋边说,“可是也没办法。车子一下就过去了。”如果不是“车子一下就过去了”,我知道,少年们有群架要打了。在赤柱的足…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了一桩轰动中外的所谓“毒面包案”.在解放后的一些中国近代史的著述中,往往把此案作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光荣一页载入史册.有的甚至在《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的标题下写道:“中国面包工人,极其镇静地按照预定计划,在面包里掺入大量毒药(砒霜),准备毒杀侵略者.但因药量过大而成了呕吐剂”.①事实并非如此.所谓“毒面包案”,完全是英美侵略者捏造出来的侵华借口之一.后来,在事实面前,连香港英国法庭也不得不推翻这一桩诬控案.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知道英国的中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上课的吗?我想很多同学一定不太了解,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英国学生上课迟到时,不需喊“报告”,一般是静悄悄地入座,以不打断老师的思维或讲课为有礼貌的行为。二、英国学生上课时喜欢一边喝咖啡,一边参加课堂讨论,老师对此毫不介意。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会话中,英美人士在不同场合请求对方做某事时,往往回避使用please一词。据说有位留学生,初到英国,海关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If you would fill up this form.”这位留学生边听边发愣地等待着什么,似乎觉得对方的话仅说了一半,从句出来了,“主句”还未出现。当工作人员举笔向他示意,填写一张表格时,他顿时悟出上面这句话的含义就是: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大多认为对抗式的刑事诉讼模式起源于英国。对抗式刑事诉讼模式的产生,主要是一个法律史问题,而不是一个法理学问题,弄清楚该模式的起源十分重要。通过研究西塞罗为克鲁恩求斯辩护一案,可以确信该模式起源于共和晚期的古罗马,在谋杀与投毒罪刑诉中已相当发达。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教师博览》2004,(1):44-44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四个人出游,A发现了一只野鸭,B一枪将之击落,C跑进草丛把它找回来,D将之收拾烹调成菜。四人边吃边争功,各人都认为自己的事最重要。于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发现”最重要。是的,“发现”真的很重要,要是没有哥白尼“日心说”的发现,只怕我们现在仍在托勒密的“地心说”的自大体系中,也就没有今天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是没有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就没有目前这样的自然科学的繁荣。“发现”太重要了。但纵观科学发展史,我们觉得,“利用”也很重要。有个笑话。北极落下了一块陨石,一个英国人上那儿去研究了一年,…  相似文献   

11.
1.对于一般三角形,我们可以用“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一角边”这四种方法来判定它们是否全等.而对于直角三角形,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斜边直角边”的方法来判定是否全等.  相似文献   

12.
“烟熏”是学生培养中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词,徐志摩曾说过,他的学问就是在剑桥大学读书时,被导师的雪茄烟熏出来的。“烟熏”是英国等欧洲国家“学徒式”教育二种很形象的表达,它指学生在同导师和同学的讨论中获得知识。之所以叫烟熏,是因为教授们在和学生讨论问题时边高谈阔论,边吞云吐雾,而学生们的学问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讨论中被“熏”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贾岛“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之“中”,今日从大、中、小学教材,到社会上最流行的唐诗选本,皆作“边”。其实,贾诗本来作“中”,明仿宋本以前的本集保持着这个真面。1148年成书的《渔隐丛话》前集转引之黄朝英《缃素杂记》(成书于1136—1148年)作“边”,是最早作“边”的征引著作。其作“边”,当是黄氏转述推敲故事时误记。由于《渔隐丛话》前集的广泛影响,作“边”的黄氏版推敲故事逐渐流行。1289年成书的《诗林广记》前集选录了《题李疑幽居》,作“边”,这是最早作“边”的全诗。其作“边”,应是选录者据全诗下附黄氏版推敲故事校改的结果。《诗林广记》等书的加入更加壮大了“边”的阵容,使其最终取代“中”在本集获得正统地位。明仿宋本是可考最早作“边,一作中”的本集。由此本孳生或参校此本系统的版本多作“边,一作中”,这些本集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由于“边”在明、清乃至今日影响很大,人们翻刻、传抄、整理前人征引著作时,往往将“中”校改为“边”。通过对“中/边”的甄辨与梳理,可得以下启示:要充分认识名篇接受、流传中的误读、篡改现象,要充分估计校勘惯例“凡底本不误而他本误者,一般不出校记”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四个人出游,A发现了一只野鸭,B一枪将之击落,C跑进草丛把它找回来,D将之收拾烹调成菜。四人边吃边争功,各人都认为自己的事最重要。于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发现”最重要。是的,“发现”真的很重要,要是没有哥白尼“日心说”的发现,只怕我们现在仍在托勒密的“地心说”的自大体系中,也就没有今天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是没有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就没有目前这样的自然科学的繁荣。“发现”太重要了。但纵观科学发展史,我们觉得,“利用”也很重要。有个笑话。北极落下了一块陨石,一个英国人上那儿去研究了一年,回…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诚然,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但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类特殊的三角形,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判定方法,即“斜边直角边”.若将直角三三角形中的“直角”作为隐含条件.则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还有下面三种。  相似文献   

16.
通常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既耗时,又有操作难度。笔者采用“毒杀、定型、防腐”一次性完成蝴蝶标本制作,省时、简单,效果明显。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植保上常用的生物农药对同型巴蜗牛进行初步毒杀试验,根据初步毒杀的结果,筛选出三种毒杀效果相对较好的生物农药,即甲维盐.高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同型巴蜗牛分组进一步的毒杀处理表明,甲维盐.高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同型巴蜗牛毒杀效果较好,而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的毒杀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受同学欺负,初二学生服毒自杀”;“只为几十块钱,少年竟投毒”。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为什么他们对生命如此轻率?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落空。但我们的一些教育,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反而成为盲点。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复旦投毒案一直广受社会关注,14小时的二审庭审更是历史少见,庭审围绕被害人死亡是否由被告的投毒行为造成、被告投毒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还是故意伤人、被告投毒动机等内容展开。随着此案的尘埃落定,本文的主旨并非探讨林某是否故意杀人,而是从被告主观方面和死刑判决的深层维度剖析此案。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循道公会、内地会等基督教组织,在滇黔川边广泛传播。其中循道公会的信徒达6万之众。参与基督教传播的,是一批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浪潮下来华的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可以称之为英国“康沃尔少数民族”。在劳动阶级和少数民族族群出身的圣经基督教教会传教士群体的历史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发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