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7,20(5):F0002-F0002
摄影被称作“瞬间艺术”,而我觉得它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反映了生活的品质。我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的人和事。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正在炼就这样的眼睛,用手中的相机留住这些瞬间的美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人生     
<正>最初毅然从金融专业投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怀抱,许多人表示了不解和疑惑,我最终选择了让灵魂"诗意的蜗居",我手写我口是一种尚佳的生存状态,不需矫揉造作的活着,最终在许多文本中觅到现时或清晰或朦胧的镜像,于是,对那句话"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有进一步体味了。能在文海中恣意遨游,中意这种本真、自由的状  相似文献   

3.
套兔     
“支教”的日子结束了,“支教”的日子却让我终身难忘。尤其是那个“六一”,眼看“六一”就要到了,我也想和孩子们过个节目,一来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二来与弟子们交流一下思想,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状态,增近感情。山里生活条件差,很多学生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相似文献   

4.
耿福琴 《山东教育》2005,(12):33-34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前一向,某可爱的同事跟我说在“煲”《双城生活》,并强烈推荐我也看看,因为本人的婚姻目前处于“双城”状态。虽然最终还是没看这部剧集.但是听说它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共鸣,一时之间引发沸沸热议,突然之间也发现身边冒出来很多跟我一样的双城恋,果真是“孕妇效应”——当你怀孕后,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平时则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6.
张载哲学中的“有”,在于肯定现实世界,最终落于对人类生活、人生价值的执著;“有”作为有我境界的基础。有我境界是“有”的人生的最终展开。这一入世、经世的意识、凝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对现代人文的重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9年金秋九月,我穿越过四分之一生还希望的入学考试“独木桥”,到达“彼岸”——加入了博士候选人的行列开始读博。如今回首,蓦然发现,我其实并没有“上岸”,而是继续生活在“水”中,甚至是“水深火热”之中。“围城”内外,惟余“莽莽”,“围城人”语于斯,且看当下博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当然,文中所及主要是全日制“普通类”博士生,在职或委培的情况略有不同,但是,他们的情状也并不好于“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8.
班里出了偷拿别人东西的学生,而且不好确定是谁。几次说教后,还是有人丢东西,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因此大受影响。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用另一招。我开始给学生们大谈“小偷”(当然,不能在同学们面前使用这个词语)的种种“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9.
张强 《班主任之友》2008,(11):49-52
我更倾向于用“班主任生活”来取代“班主任工作”这个表述。因为在我看来,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应当被理解成一种生活,我们所说的工作实效,实际上就是班主任生活的质量。那么,班主任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每位班主任恐怕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理念。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1)早上一路寒风作伴,来到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我”的存在,最终过上美好的生活。具体而言,让学生关注生活,即“我”看到这样做;反思生活,在生活中主动体悟“我”为什么这样做;建构生活,深刻认同“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1.
笑是阳光     
我原来总以为“教育理论”只是保存在专家的教育论著里,现在我发现还有另一种“教育理论”,它保存在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经历中。而且,那结教育专著里保存的只有“别人的教育理论”,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中却保存着“个人的教育信仰”或“个人的教育信念”。  相似文献   

12.
李雪菲 《云南教育》2004,(16):39-40
在听课和对学生的检测中,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困惑。我们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能感受到的数学却只是机械、重复的运算,枯燥、冰冷的数字,似乎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参加数学考试罢了。鉴于这种状况,我一直在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维随自我体验的逐渐深入,越来越想过隐逸的生活,但是因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又要求他该仕。隐或仕令诗人难以抉择,他最终艰难地选择了“亦官亦隐”的人生道路,从中也可看出其矛盾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有感于游戏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儿没有小人书,没有公园,没有河,没有山,童年过得好苦啊。如果说童年还有值得回忆的地方,那便是游戏了。游戏充实了我的生活,游戏伴我成长,游戏给我的童年添了无限乐趣。什么“拧花碗”呀,“跳门槛”呀,“摔响碗”呀,“五子挑担担”呀,“骑马打仗”呀,“娶新娘”呀,“老鹰捉小鸡”呀……数不清的游戏,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那时,我每天吃完了饭,最大的兴趣就是在游戏里泡。喊东家的伙伴,叫西家的娃娃,或三五成群,或俩俩结对,不是在别人的房檐下,就是在邻家的场院里……不是跑、跳、追、扑、抢…  相似文献   

15.
肖腾伟 《福建教育》2005,(4A):34-35
刘惊铎教授在《道德体验论》中,把体验按照存在形态分为“亲验”和“想验”。所谓“亲验”,是指体验者置身一定的关系世界和生活情境,经历过感动,对自身或其他生存状态及其意义有所体验。所谓“想验”,则是指体验者通过自己的亲历、感受和观察,在积淀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借助别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像去领悟表达者的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16.
解语: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教书。由于师资力量紧张,拥有大学文凭的我就被当成了“万能胶”,哪门课缺人就“粘”哪门课。短短两年之中,我就被“粘”了好几门课。这种“粘”来“粘”去,没有固定位置的工作状态,使我丧失了积累特定学科教学经验的机会,心情因此而烦闷。我很想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全力为教育事止作贡献,但面对这种情况,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请解语帮我拿个主意。 辉县市 小 雨小雨老师: 没有固定位置的工作状态,的确使人的心情无法平静,而无法平静的心情,将很难让人从缤纷的生活中捕捉到心醉…  相似文献   

17.
高中梦痕     
我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是在1979年,那时候高中只上两年。两年高中生活,的确像梦一样,不知不觉,就梦想成真了。这梦说起来有滋有味,回想起来,又觉得很不容易。当时,国家拨乱反正不久,百废待兴,老百姓过的都是苦日子。相对而言,学生的日子“优越”多了,至少在我身上,有这种感觉。我的家在横岭的农村,俩哥一个姐,都在务农。全村的同龄人,也就我一个人上了县城的“重点”,不用“锄禾日当午”,可以梦想“学而优则仕”。坐在教室里,读古今诗词散文小说,走神了,就想起我哥我姐以及我曾经的玩伴,他们或在烈日下割麦,或在月…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状态一词,对于许多人都还很新鲜,但在医学界,它早已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命、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1977年,美国的精神科、内科教授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拓宽了医学的范围,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此模式,我国医学界也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满状态。”而亚健康状态即为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机体的一种状态,也是通常人们所听到或提及的,由精神或心理医生最先提出的“灰色心理”。这…  相似文献   

19.
胡锦娟 《求学》2023,(9):6-7
<正>一直以来,我在我爸妈眼里就是一个永远处在叛逆期的“坏孩子”。几乎每一个班主任看到我,头都摇得和拨浪鼓一样。而我对于他人的不接纳,用的是更为激烈的反抗。在高二下学期,我甚至在家里撒泼打滚,坚决要转学,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和状态下,连大学的边都摸不到。不过,我最终没有转成学,然后遇上了一位我漫漫求学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老潘。  相似文献   

20.
梦想与现实     
在北京生活到第九个年头,孤身打拼了五年的好友最近跟我说:“这些天我好郁闷,已经好几天连着半失眠状态了,我突然连自己的方向都找不到了,彷徨中的状态,有种突然在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