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atGPT的火爆引发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畅想。文本系统梳理了ChatGPT的涵义、技术架构、产业链及企业布局情况,指出对ChatGPT的认知不应局限于智能聊天软件或大型智能类语言模型,应将其理解为一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实现互构的智能式认知理解模式。从整体看,ChatGPT释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创新商业模式、驱动产业转型、催生应用场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ChatGPT会引发技术层面、社会层面、伦理层面及法律层面等诸多挑战。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因此,应趋利避害,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通过研发自主可控技术、构建人才培养系统、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等,引导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薛健 《英语广场》2024,(6):27-30
为提高翻译效率,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应运而生。其中,ChatGPT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在翻译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结合ChatGPT相关概念,对ChatGPT在智能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ChatGPT对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的影响,对ChatGPT在翻译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了解ChatGPT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通过垂直和横向互补性拓展创新与生产率提升空间,对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ChatGPT将推动科技进步进入加速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高效率的新产业,使数据、算法等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国应根据ChatGPT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出台数据、资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落地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更好发挥类ChatGPT模型对经济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4.
自2022年11月30日Open AI发布ChatGPT以来,这款优化对话的语言模型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ChatGPT对教育领域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智能时代,教育领域、互联网企业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本期,《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推出特别策划,专访武汉理工大学杨宗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三女牙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北京大学尚俊杰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余南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副研究员、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刘邦奇院长、腾讯教育王涛副总裁等12位教育技术领域学者、政策研究者、互联网企业从业者,从不同角度为我国教育领域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ChatGPT概念备受追捧,汉王科技(002362)大受追捧,连续录得一字板。公司近日在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形成包括多模式识别、智能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NLP、智能视频分析等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技术。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在众多领域开展应用,形成“技术平台+行业赛道”以及TOC智能终端产品的业务模式,分为文本大数据业务、笔智能交互业务、人脸及生物特征识别业务及AI终端业务四大板块。在文本大数据业务方面,多年来汉王科技以AI技术带动数字化产业、服务产业数字化,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社会建设,公司将成为数字经济的直接受益者;  相似文献   

6.
李紫贝 《英语广场》2024,(7):121-124
2022年末一款基于预训练强化学习的AI语言模型ChatGPT问世,在社会各个领域掀起巨大风波。这一智能聊天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的信息社会进入了新的人机交互时期,它的出现无疑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ChatGPT在教学过程中的百科顾问角色和个性化自适应反馈系统,探究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是否还具备不可替代性以及如何利用AI工具为高校外语课堂赋能。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层变革。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因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引发广泛关注和使用。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教育领域在接纳它的同时,尤其要关注其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调查ChatGPT目前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组织了ChatGPT在教学能力方面的诊断研究。6名教师和9名学生通过118个问题800轮询问,发现:ChatGPT目前尚不具备独立辅导学生的能力,但已可作为教师日常工作能力提升的好助手。教师应尽快接触、学习、使用通用人工智能工具,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面对和使用通用人工智能工具。  相似文献   

8.
ChatGPT以其卓越的创造力重塑了人类对“智能”的理解,促使当今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如果高等教育机构一味采用禁止态度,未来专业人士的职业技能终将不完整。尽管ChatGPT导致当前教师权威身份被质疑、教学场域被部分颠覆、创造力遭遇信任危机,但由于它能够作为通用教学资源打破学科知识专业分化壁垒、触发“课堂革命”赋能知识传播变革、破除信息茧房加速知识生产变革,故而拥有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因此,高等教育需要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新一轮“课堂革命”,通过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内容两极化、教学过程智能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和知识生产协同化以更好地应对ChatGPT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旨在探讨ChatGPT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ChatGP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其语言生成模型的构建、预训练和优化等;然后,通过分析ChatGPT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如智能教育、在线教学、个性化推荐等,探讨了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加强ChatGPT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管机制等,以应对ChatGPT技术在高等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ChatGPT的出现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新的互动平台,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技能。在使用这种AI技术时,教师应准确把握ChatGPT在语言学习中的内容提供者、助教以及评估者的角色定位,积极发挥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将ChatGPT融入语言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写作思路、内容评估和反馈,以及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其语言能力,以适应多样化和全球化的沟通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22年年底至今,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在全球掀起了一股AI热潮,这款超级强大的人工智能聊天软件在仅仅推出2个月之内,月活用户已经成功过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比尔·盖茨断言:“ChatGPT的出现,其影响不亚于PC和互联网的诞生。”曾经的ChatGPT合伙人、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马斯克更是直言:“ChatGPT好得吓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相似文献   

12.
ChatGPT的一夜爆火,让人工智能在继AlphaGo后再次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从技术革命层面看,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折,开始从工具走向自主、从构成走向生成,预示着通用人工智能正式拉开帷幕,元宇宙中宇宙大脑的建构越来越成为可能。从哲学变革层面看,ChatGPT的出现可能带来语言哲学的数据转向以及思维、学习和创新机理的祛魅,科学哲学将从科学证明走向科学发现,机器的自我意识可能觉醒,人类的脑力劳动可能得到解放,人类的全面自由也有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ChatGPT引发了国内外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大讨论,尤其是技术与教育的关联受到了广泛关注。相较于ChatGPT,GPT-4作为一种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已然超越前者,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到来前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的GPT-4历史发展,未来大学教学将迎来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视野。这些视野包括因材施教的未来图景、教育元宇宙的实践样态、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向、教学评价的手段再生等。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GPT-4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技术陷阱”,其中包括全景敞视中的信任危机、失范模式下的诚信危机、谷歌效应下的知识危机以及认同威胁下的伦理危机等。面对技术变革,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技术、完善技术使用的指导手册以及提升数字素养并共同构建智能时代的教育内容。让技术成为培养“社会人”和“自由人”的工具,而不是让其成为“奴役人”和“异化人”的藩篱。  相似文献   

14.
ChatGPT以通用人工智能的高科技姿态横空问世后,赢得业界青睐及全球热议。随之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考量与忧虑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ChatGPT“更像人类一样说话”让具有深度学习力的强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在科技史上成为一座里程碑。文本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视角出发,在实证研究视域中考察ChatGPT的思考力与回答力,并对其语言能力、语言风格、论证效力及思想深度作出特征性分析与描述,旨在对其进行伦理考量。文本旨在客观考证ChatGPT是否具有道德伦理偏差偏见及其引发的科技伦理与学术伦理问题,厘清其中的技术机制与伦理成因,从全面性、可靠性、严谨性、深刻性、原创性等五个方面对ChatGPT的学术伦理要素进行分析,并从内部规训与外部规约两大维度对道德判断、数据泄漏、考试作弊与学术抄袭、作者署名权之争等问题提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以ChatGPT类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的社会生产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立足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变革的现实与未来,我们需在教育视野中认识ChatGPT的功能特性,分析其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边界;ChatGPT带来的教育新议题,促使人们重思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ChatGPT的教育变革意蕴,积极关注和挖掘ChatGPT教育应用的可能空间,警惕和防范其教育应用的潜在风险,让ChatGPT类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智能化问题。人工智能(AI)技术和信息技术(IT)的应用使得DSS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从而产生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我们分析了这些智能技术及其给DSS带来的智能特征,最后给出IDSS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崛起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伴随着类ChatGPT技术强势介入人力资源生态圈,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来有效助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需要全面冷静的思考。研究以ChatGPT等生成式AI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其核心特征,探讨在人才招聘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体验提升、人才画像分析、赋能绩效管理和雇主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ChatGPT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能引发的风险,即工作替代与岗位流失、用户隐私泄露风险、信息滥用与虚假操纵、决策误导与生成偏差,以及数据安全与网络风险。面对ChatGPT可能引发人力资源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领域应主动吸纳ChatGPT带来的创新动能,建立科学的生成式AI规范框架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智能时代ChatGPT强势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惊艳大众,引领人工智能走向场景落地,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ChatGPT为教育创造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本文阐述了ChatGPT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特征,揭示ChatGPT教育应用存在的伦理风险,包括: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学术公平的失信与失衡。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从道德伦理角度剖析“教育-ChatGPT”之间的最优关系,提出ChatGPT教育应用伦理困境的规避建议:唤醒大众意识与保护数据隐私,警惕惯性认知与防范算法偏见,把握任务重心与调节师生关系,规训道德行为与重塑学术公平,以此增强“教育-ChatGPT”的应用价值利益,共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ChatGPT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热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需要与人工智能研究者一起来面对相关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依赖于数据库、算法和算力,但它仍然是面向人的智能应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摆脱传统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物化认识论和零和博弈思维,将人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关系视为智能关联主义,来理解智能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带来意识形态上的挑战。我国力图从技术上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新的认识世界的框架,探索出适宜于智能关联主义的人文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0.
2022年11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的问世,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强烈关注,也引发人们对于技术带来挑战的忧思。就公共管理而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为其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ChatGPT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可以极大促进政府组织间信息流通和合作,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为数字政府建设带来发展的契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如智能化政民互动、智能化公共服务、科学化政府决策等,甚至引发政府的深层次改革。同时,ChatGPT的双刃效应也给公共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和风险,让人们开始关注ChatGPT时代的制度重构与风险规制,思考如何合理管控ChatGPT的应用边界。在传统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框架下,ChatGPT的运用面临公共价值失灵风险,对此有必要重构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价值失灵判断标准,针对其潜在风险提出对策。人类自身的道德问题、人类对高智能体的矛盾心态、公共生活的复杂性,也使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面临道德性夭折的风险,对此应秉持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