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在讨论句法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探讨句法象似性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标记象似原则的角度,分析合成词、句法、语篇的象似性及其修辞功能。本文认为标记象似这一新的分析角度能使人们从新的视角去探讨修辞,从而为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段找到理据,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句法象似性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句法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分别论述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依照“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思路而得出的结论,它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论述了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等句法象似性原则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象似性指语言的表达形式与其所表迭的内容之间具有一致性的关系.语言的这种象似性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当中,在文学作品和包括演讲词在内的各种体裁的语篇中也被大量使用.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象似性广泛存在于演讲词的音系、词素、句法结构和语篇中.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以象似性为理论基础对演讲语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文体学研究中,用标记象似性原则从版面设计、标点符号、词汇、句法和修辞等五个层面来解释广告的一些文体特征,挖掘其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象似性是取得文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语言象似性在句法中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主要探讨了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和数量象似性原则在句法层面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试论象似性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文章在简述了国内外关于象似性理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之后,分别探讨了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对于外语教学中诸如词法、句法教学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一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各层面,如语言变化、修辞、句法等。无一例外,在解释词汇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这一原则更是体现出极具特色的优越性。本文将探索存在于词汇的语音、词形及词结构各层面的象似性现象,从英汉两种语言入手,进一步发掘英汉语言中存在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1.
鲜芸 《语文知识》2011,(2):89-91
近年以来,符号的象似性原则蓬勃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很热的话题。作为与任意性原则相对立的一种符号学说,象似性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的概念结构之间有很深的自然联系。汉语在语音、词形以及句法上都体现出了象似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由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语言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与人类的认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也存在着诸多象似的地方。事实上,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句法象似性三种原则的具体研究,来讨论并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廖莉 《海外英语》2013,(3X):240-242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人类普遍认知机制与语言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修辞是写作的一门艺术。该文将两者结合来分析小说《最后一片藤叶》的语言特色,根据该小说中的语言实例,来探讨文中部分修辞手段的象似性及其表达效果,说明象似性修辞手段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语言象似性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象似性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层面。目前,将象似性理论应用于句法、语篇分析的研究较多,而将象似性运用于词汇教学的研究尚不深入。从语言本身来看,象似性的表现手段大致可以归纳为语音层、句法层和语篇层。从语言使用过程来看,这三大层面往往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并非相互独立,泾渭分明。因此,象似性可以应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象似性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对于诗歌语言而言,象似性被强调为制约诗歌篇章结构的原则之一。象似性既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也是重要的认知原则,除了作为诗歌的修辞手段以外,它在语言使用中还具有连句成篇的衔接作用,是语篇的隐形衔接手段之一。从语篇层面可以揭示象似性在视觉诗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微 《外国语文》2023,(1):112-122
中国减贫话语的英译是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智慧全球共享的前提。象似修辞翻译是运用语言象似性作为象征资源增进国际受众理解、互动与认同的交际行为,翻译时对象征资源进行有效保留和创造性重塑才能再现原文蕴含的劝导、理解、合作的修辞动机。通过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英译本的分析发现:对于顺序象似修辞的英译,要确保逻辑顺序与原文的逻辑顺序象似一致,必要时进行语法和结构调整;对于数量象似修辞的英译,在确保原文语符数量再现的同时,进行同义词替换或句型转换以避免僵硬的重复;对于距离象似修辞的英译,首先尝试直接再现原文语符的距离象似性,再根据修辞动机和受众心理对原文的距离象似修辞进行创造性再现与重构。中国减贫话语句法象似修辞的翻译强调译文对原文语符象似的灵活再现,注重对原文修辞力和感染力的重构,重视对翻译受众的关照与考量,引发国际受众情感共鸣,达到理解、认同、合作的翻译目标。句法象似修辞视角下的中国减贫话语英译研究为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彰显国家话语自信和构建国家形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18.
语言符号象似性论题一直是哲学界、语言学界以及符号学界争论的问题.文章在认知语言学符号象似性的视角下,以英语为例,从字母、语音、词法、句法和修辞等角度,多维度地探究了语言符号象似性问题.这为理解和掌握语言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象似性是认知语义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其研究对于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从修辞的角度看,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都会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