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回顾几千年的学科课程发展史,在学科内部,以学问的性质为基础而不断的分化和综合,形成了分科课程(branchedcurriculum)和综合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学科的综合,称为综合课程。它是指把相关的学科合并起来,用新的思维角度和方法,不仅从内容上包含更为广泛的知识范围,而且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严密的整合。学科的分化称为分科课程,它从科学知识的整体中选取关系密切,性质相同的内容自成体系,组成一门学科,在各门学科内部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一、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型产物,它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对综合实践课程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为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所以被期待为新课程的亮点。笔在教学视导中发现,不少学校在实施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等不少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和辨正。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科课程,开设综合课程已势在必行。从综合课程的概念和意义、师专综合课程的类型、内容体系和实施等方面对师专综合课程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综合课程面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体化是综合课程最完美的设想。然而,一体化的成功很难见到,“拼盘”式综合却是普通的现实。这种现象本身源于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决定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都有自己的地位。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同,综合课程在对象、跨度、开设阶段上都应当是多样的,综合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综合课程的研究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但到底综合课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设计综合课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这是当前综合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初中综合课程实施为研究对象,采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初中综合课程实验区进行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研究上,展示了初中综合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实施中的有利于综合课程实施的特征,以及实施中还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有关综合课程和课程实施的理论提出进一步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对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实践,在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特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作为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本特征、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论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科课程及综合课程的含义、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及缺陷、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等方面,阐述课程的发展仍需通过分科与综合这一基本关系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两种课程应当共同存在。到底是采用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要看它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技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两种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是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而重建新课程结构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课程的形态分析与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综合课程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完备的理论体系。人们对综合课程的形态缺乏全面认识,将综合课程狭隘地理解为综合学科课程,而这一形态的课程在我国实施又缺乏基本的条件。分析不同形态综合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从“形态”和“核心”两个维度,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课程体系,有利于澄清当前综合课程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在“学前课程研究”网(www.xqkc.com)上展开了有关综合课程的讨论,大家对综合课程各抒己见,交流了观点,分享了经验,促进了对综合课程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本文是作者对综合课程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有助于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生态主义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研究范式,以生态主义观点研究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能使他们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进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循环的教育经验。为此,自然资源必然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是综合课程最完美的设想。然而,一体化的成功很难见到,“拼盘”式综合却是普遍的现实。这种现象本身源于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决定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都有自己的地位。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同,综合课程在对象、跨度、开设阶段上都应当是多样的,综合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高职工科课程内容的综合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来高职工科教育为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形势,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而取得的部分重要成果——综合课程,归纳与总结了课程综合的几种模式。并对课程改革的实践提升至课程建设的理论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提供了高职工科专业课程综合的一些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课程及其动态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综合化的现实要求出发,讨论了综合课程和课程整合等核心概念,指出综合课程是课程组织形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课程整合是达至综合课程的基本途径。作者主张在变动不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而不宜以静态预设和被动执行方式去开发。文章最后用几个动态生成的课程单元开发实例来印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论课程的分化和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课程在不断的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确定课程分化和综合的界限,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现有 师资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国内外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课程多元分类系统,为课程建构者和实施者定位综合课程类型和功能提供参考工具。综合课程在学校的实施体现为以下几种实践模式:"国家"综合课程模式、"地方"综合课程模式、"校本"综合课程模式、"特色"综合课程模式、"专项"综合课程模式、"主题"综合课程模式、"德育"综合课程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实践,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对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综合课程产生的背景、性质和特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对综合课程的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