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佛教与<法华经>相关的判教思潮,即法华判教,最早始于南北朝中晚期,至隋代天台智集大成.他以<法华经>、<涅槃经>判为最高阶位的五时教,对当时的佛教理论和信仰层面均影响广泛.本文首次提出,北朝一隋敦煌石窟中出现的法华题材与涅槃题材并举之艺术现象,虽然有着复杂的思想背景,但其中之一当是受这一判教思想的影响.具体来讲,北朝窟中表现为<法华经>题材与<涅槃经>题材的组合,隋窟中又表现为<法华经>题材与<维摩诘经>题材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肇论》一书是僧肇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僧肇在《肇论》中,通过对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思想。因此,对《肇论》的"本无"、"动静"、"真假"、"无知"、"涅槃"等核心范畴体系的解读,可以更好的把握僧肇的佛教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玄学思维的影响,僧肇在进行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时,很多地方运用了老庄的哲学范畴来阐释佛教思想。但僧肇并没有把佛教引入玄学,而是把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会通佛教般若空观思想,从而把玄学纯粹的思辨概念及其范畴体系引向了佛教的信仰,这是僧肇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诗歌的产生和发展与佛教哲理有着不解之缘.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浸润着传统的民族意识、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佛教哲理的影响.印度大乘佛教在汉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僧肇"般若"学体系,其"假有性空"说对王维诗歌的构境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汉传佛教最精要、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其源头直指灵山一会,但其实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是完全"汉化"了的佛法。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所以禅不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禅就在生活应用之中,或者说,禅就是生活本身。我们要求得解脱,要证悟到禅的境地,就要在  相似文献   

5.
"圆顿止观"法门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秉承大乘经论所述的理论与方法,依据自身止观体验与"解行相应"的佛教传统,整合南北朝以降传入中土的各类禅法而成的一类止观修持体系.它最终以<摩诃止观>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成为大乘实相禅之中国佛教样式的一种典型代表.由于<摩诃止观>所宣讲的"圆顿止观"教学法具有基本的"道次第"可供行者遵循,因此通过对智额"圆顿止观"教学法的解读,可以把握作为"禅观"经验之佛学的内在逻辑,以及达到"不可言说之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肇论》一书是僧肇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僧肇在《肇论》中,通过对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思想。因此,对《肇论》的“本无”、“动静”、“真假”、“无知”、“涅椠”等核心范畴体系的解读,可以更好的把握僧肇的佛教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玄学思维的影响,僧肇在进行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时,很多地方运用了老庄的哲学范畴来阐释佛教思想。但僧肇并没有把佛教引入玄学,而是把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会通佛教般若空观思想,从而把玄学纯粹的思辨概念及其范畴体系引向了佛教的信仰,这是僧肇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僧肇的"不真空论"把龙树的中观思想与玄学的本体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本体论思想,为佛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在僧肇的这种本体论思想当中,包含着深刻的现代西方哲学意蕴,既有现象学的思维理路,也有语言哲学的深刻内涵,还有由逆顺观法所明晰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僧肇的"不真空论"也即假名存有论显然与现代场所佛教的存有论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8.
僧肇的"不真空论"把龙树的中观思想与玄学的本体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本体论思想,为佛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在僧肇的这种本体论思想当中,包含着深刻的现代西方哲学意蕴,既有现象学的思维理路,也有语言哲学的深刻内涵,还有由逆顺观法所明晰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僧肇的"不真空论"也即假名存有论显然与现代场所佛教的存有论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地论学派与摄论学派的思想属于广义的唯识学,影响了天台智者教判思想的形成,尤其真谛翻译的<大乘唯识论>的"别教"观念,对智者的"别教"教判影响很大.别教核心是"别理",依之而形成道种智.智者基本判唯识学思想为别教有门,既殊胜于通教,又稍逊于圆教,且不同于别教空门的三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认为,天台曾是一个心怀大志、坚决求道的哲学少年,一个坚持不懈、苦学佛理的青年求道者,更是一个建立最高法华哲学和实践哲理的佛法理论大师;天台是集过去一切佛教哲学之大成的哲人,他使佛法作为一种哲学的理论体系得以完成,并在其身上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1.
汉、藏两系佛经,由于受语言文化、译场组织,以及社会心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语体上呈现出不同特点。这种特点对汉、藏两地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敦煌捺印佛像是敦煌版画艺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中捺印佛像的分析研究,就如何正确辨别捺印佛像,捺印佛像的用途以及捺印佛像演变为雕版印刷术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写文章引用文献需要标明原始文献的出处,这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规范,但该文用以作为核心证据的论据和论点却是站不住脚的,对原文的理解有错误。经过后人标点的“原典”并不能作为文献内容标点正确与否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15.
今存早期汉译佛经中有一部分的翻译时代和译者已难确考,方一新、高列过合著《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结合文献学证据和语言学证据,通过严密的考辨确证了一大批疑伪佛经的真实翻译年代.由于佛经文献的产生途径和流传过程涉及诸多复杂情况,疑伪佛经考辨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先德集于双峰山塔各谈玄理十二》是敦煌写卷P.3559/P.3664上所抄写的一份较为简短的文献,它位于《传法宝纪并序》之后、《稠禅师意》之前,全文共8行,有效字数总计175字。本文在文献录校的基础上,对它的归属进行了判释,对它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在宋代儒士群体中,朱熹无疑是最具有佛教知识的一位。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佛教基本概念和命题、佛教内容和特征、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关系等等。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也存在误读之处,值得当今学佛、研佛认真体会,以建立健康且科学的佛教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   

18.
天台遗则为牛头禅六祖慧忠门人。慧忠寂后,他移居天台佛窟岩习禅,前后40年,自有所悟,时人称“佛窟学”。佛窟学的特色可概括为:继石窟佛教遗风,杂有牛头禅色彩的道学化禅宗。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存模式;然而,全球宗教的世俗化必然波及沉寂千年的藏传佛教文化系统。本文从宗教道德、宗教情感、以及宗教信仰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世俗化发展的藏传佛教,立足文化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社会功能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释了《大正藏》中十个词语,补充大型辞书在编纂上所漏收的义项、词语,同时,还将大型辞书中有些词语的书证时间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