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始创于1904年,在当时为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1909年学校改名为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F002-F002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坐落在历史化名城保定市,其前身是创建于1904年的保定师范学校,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创始人是我国近代名教育家严修,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保定初级师范学堂是清末兴学急需师资的产物,也是畿辅重地率先垂范的杰作,其创始人为我国近代教育家严修,1904年仿效日本寻常师范创建于保定城西张公祠,至今已有104年的办学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6,(5):F0002-F0002,I0001
保定师范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已载入《中国教育大辞典》和《中国名校》。保师附小的前身是保定蒙养学堂。始建于1896年,是保定第一所新式学堂,也是直隶省建立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  相似文献   

5.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13,(5):F0004-F0004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保定蒙养学堂,是保定市第一所新式初等学堂,2012年升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著名作者苏叔阳、词作家阎肃曾就读于此。  相似文献   

7.
清末官、民广泛设置实业学堂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清末官民兴办实业学堂目的明确,特色鲜明,且经过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的历练,逐渐向规模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羁绊严重,清末官民置办实业学堂还存在诸多弊病。研究清末实业学堂的发展历程和弊病根源,对今日职业技术学校的营建和管理有历史借鉴功效。  相似文献   

8.
傅增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教育家,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在天津创办的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公立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后在天津、保定、滦州、顺德等地创办四所初级师范学堂,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储备师资。"教育救国"理念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积极创办学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熙以文辞书法名世,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曾讲学于石鼓书院,并于1904年受命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担任监督。在教育方面,他重视文化传承,为学堂绘制宏伟教育蓝图;坚持立德树人,为学堂培养品德高尚的师范人才;提倡实用教育,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引领新式学堂教育。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末湖南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化,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保定蒙养学堂,是保定第一所新式初等学堂。1949年,改为河北保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名列《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国名校》。2012年实现新的跨越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17年风  相似文献   

11.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的进入转折期,对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各业人才为任务的实业学堂这一新式教育机构,江南储材学堂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培养目的聚焦实业人才;稳定多元的投资为江南储材学堂提供了经费保障;高质量生源为江南储材学堂提供了发展基础;严格师资管理为江南储材学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全方位的学生管理是江南储材学堂发展的前提;先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江南储材学堂提供了发展动力,对以后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军政重臣的李鸿章倡导新教育,举办新式学堂,培养实用人才,推动了近代技术教育、实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文章从李鸿章实业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和增强实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对其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挖掘与剖析,旨在丰富中国近代实业教育思想,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是提倡实业教育的先驱之一,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决策,为发展中国近代实业教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不仅兴办了实业学堂,规定了实业学堂的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了实业教育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培养途径,形成了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清末实业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巨大变革。从实业教育制度化形成的背景来看,包括了其发展环境、实践基础及文本出台。洋务实业学堂的兴起、实业教育师资配备、实业教育学生规模发展推动了实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进而实现了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管理机构的规范化、施教机构的规范化。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制度取得了教育理念更新、储备大批实业人才的历史成就,同时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局限。  相似文献   

16.
1901年1月29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被迫宣布推行新政。“新政”后全国各地大量学堂的创办,以及赴日考察学务的官员和《教育世界》对日本各级各类学校及其规章的介绍,使清政府认为有必要从法律制度上规范全国新式教育的推展。于是,1902年1月,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令他拟定各学堂章程,至8月,包括数个学堂章程在内的《钦定学堂章程》拟成,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因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从法律上对实业教育的地位给予了确立。它规定:在大学堂中设农(…  相似文献   

17.
保定初级师范学堂建堂初期为简易科,办学宗旨为造就直隶初等小学堂教员,隶属于直隶学务处,首任监督由学务处总理严修代理,教职员从学务处的工作人员中选拔,面向全省招收举贡生员。学堂治学严谨,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培养两期学员后暂停招生。  相似文献   

18.
清末,朝廷颁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直隶北洋女师学堂开风气之先,以"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著称,而其沿革经历了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堂、北洋女师等三个不同阶段,最后整合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创建及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更名、调整,今为河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9.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创建于1904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学校,1928年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  相似文献   

20.
石伟平 《职教通讯》2022,(9):F0002-F0002
作为一种办学实践,五年制高职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规定商船业中的机轮科实施五年制实业教育。1937年,原国民政府制定的学制图将初中后的“五年制专科学校”列入其中。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年制高职曾一度停办,直到20世纪80年代,原国家教委遴选了一批国家级重点中专试点举办五年制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