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对现有竞技能力系统构型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目的:旨在完善与发展竞技能力结构理论,也为未来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照。研究结果和结论:在诸多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与理论中,每种模型与理论对竞技实践都有其积极的一面,研究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建立了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模型与理论,但又都不能很好地概括竞技能力系统构型。也许不能用一个模型来展示所有竞技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为此,探究性地提出了竞技能力系统模型建构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观点,以运动训练实践为基础阐述了竞技协调能力的层次归属,完善了竞技协调能力的一般结构。分析指出竞技协调能是位于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上一层次、与竞技能量并列的一种能力,它的作用是加工处理、协同配合,以较好地发挥出已储备的竞技能量,从而表现出理想的运动成绩。综合提出运动员竞技协调能力不仅表现于机体间的有效配合,而且还表现在机体与外部环境间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3.
竞技能力结构研究一直是训练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其运行机制,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众多难以梳理的问题和解释困惑。基于历史与逻辑方法,运用系统理论,从整体性、要素与层次、研究方法、涌现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竞技能力理论研究视角的演变过程;从结构模型实践中运用失真、解释性研究动力不足、系统环境对竞技能力结构的塑造力研究不足、结构涌现机制缺少科学论述四个方面,讨论了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困惑;希冀从方法创新研究、实践研究、生理学基础理论研究三个方面突破竞技能力结构研究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有序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宋会君 《体育与科学》2003,24(3):49-50,53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耗散结构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在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存在于运动训练这一开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和解释竞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可行的。增加竞技能力系统的“负熵”是实现竞技能力向有序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G808.1,XL97086 9800456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XL,中,A]/刘大庆∥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97图228表50参108(BJ)运动能力∥结构∥模型∥特征本文研究了竞技能力的一般模型,论述了其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研究,并指出了一般模型对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结构特殊性表述的不足.提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观念.提出竞技能力结构具有:其一、竞技能力结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6.
运动技能获得中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及其实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方法对竞技能力结构“木桶理论”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在有关竞技能力结构的诸多理论中,“合金理论”对“木桶理论”的批判只是以“合金”替代了“桶片”,两者并无实质性差异。积木、胶泥理论描述了竞技能力结构各要素的整合关系,但是没有能够对转移、补偿的可能性、有效性和积极性以揭示。木桶胶泥的“双子模型理论”集诸家理论之长,既强调了竞技能力结构中“短板”的制约作用,又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具有内部迁移和转移特性的自组织系统,所以仍然是运动训练学中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元”理论。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学方向入手,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认为系统的持续发展具有时空的统一性,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发展的持续度,在空间维度上则表现为数量维的发展度和质量维的协调度。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发展既表现为空间维度上的各竞技要素的数量增长以及系统结构质量的提高,也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持续性,在整体上具有时空统一性、个体发展的时空有限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保持多年训练的系统链接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项群协同模式则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竞技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在同场对抗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的研究,揭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的补偿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对提高这一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作用,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对运动训练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竞技能力结构理论主要包括:木桶理论、积木理论、双子模型、胶泥理论、皮球理论等。从当前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角度审视选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有待改进,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依据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对未来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进行构想。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与“积木模型”的创建实现了竞技能力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在训练实践中正在作为一种指导性理论得到推行。作者对该理论提出了几点思考,认为:一般模型不能满足运动员竞技能力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而竞技能力非衡结构个体模型的建立存在构建原理与方法上的困难;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稳定性在内外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下只存在于某一阶段;部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会因敏感要素的相同或类似表现出群类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根据ISM方法的工作程序通过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得到了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的18个因素,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的中深层次原因是发展战略、人才队伍、管理创新;根本原因是领导团队能力、竞争环境因素、产业文化、研发投入四个方面,为培养与打造我国体育产业竞争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基于系统评价理论和教师职业素养理论对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的结构要素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最终形成由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五个维度构成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模型,并提出该指标体系获得进一步完善的期望以及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启示,旨在为诊断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调节教学计划、推进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加大培养力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连涛 《冰雪运动》2010,32(6):14-17
短道速滑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依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担负着判定运动员(队)成绩、胜负和名次的重任,没有裁判员就不能正常进行比赛。裁判员管理体制、裁判员职业素质、比赛环境是影响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建立有效的裁判员选拔、培养与管理体制,加强伦理道德思想建设,提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学习、精通熟练短道速滑竞赛规则理论,多参加比赛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提高临场能力等多渠道培养、提高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从而使更多的中国裁判员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相似文献   

14.
羽毛球男子双打多球训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明确羽毛球双打项目制胜规律的前提下,揭示双打项目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多指标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探讨男子双打项目的多球训练方法体系。研究发现:1)由“超前预判能力”促发的提前准备或起动,是双打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是男子双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表现;2)中国男子双打的最薄弱环节是“意识”问题;3)以羽毛球双打项目制胜规律、男子双打项目竞技能力的核心、训练学原理为理论依据,确立了多球训练的校标体系和校标特征。  相似文献   

15.
足球运动体力负荷和生理负荷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甲级队运动员的春训测试,对足球运动的体力负荷和生理负荷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足球比赛中的能量代谢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