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丽 《甘肃教育》2020,(5):163-163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论述了通过聚焦“语用”训练,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提高“语用”训练的准确性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求异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表达词汇,使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词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本体,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以“语用素养”为本,以“语用技能”为要。语用观讲求“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训练,强调语用训练与文化涵养的融合,坚持语用教学方法的人本理念,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功利教学。从语文本体出发,明确“语文教育是什么”,树立语用教育观,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以核心素养观为指导能够促使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对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及语用能力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促使古诗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从而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载体,言语运用是达成语文能力目标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对课堂教学的现场进行观察和实时跟踪后,发现情况并不乐观。聚焦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语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目标确定、内容把握和策略设计等方面分享语用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徐丹阳 《教育文汇》2014,(21):27-2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下关于“语用”的讨论可谓轰轰烈烈。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翻开当下所有关于语文的杂志,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语用”的大讨论。可见,当下的语文教学正走在回归语用的路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在畅想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那就是我们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实施积极“语用”。因此,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指向儿童”的“语用”观。  相似文献   

6.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纽威.部分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广义的“语用”是指在学习和生活等情境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来处理问题、解决现实矛盾;狭义的“语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显然,以语用作为起点,是语文教学脚踏实地的根本。落实语用,强化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扎实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代表,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在教学时是泛泛而谈后强求学生去记忆古诗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国家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无论是小学阶段的,还是初高中阶段的,都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纵观《语文教学大纲》,字里行间都明确规定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下称语用能力)。人们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除大脑的必要休息时间外),口头交流、阅读分析,书面表达等活动,都少不了语用能力;人们在生活的每一领域也少不了语用能力。缺乏语用能力,也就不具备生存能力;语用能力有限,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为了凸显母语教学的特点,从“把握言语指向,找准语用三起点”“玩转 言语范式,递增语用三量点”“锤炼言语艺术,唤醒语用三特点”三个层面探索“语用型”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真语 文”课堂.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的三起点、三量点、三特点,让文本的言语价值得以提升,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 能...  相似文献   

12.
<正>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激发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并结合资料和图片使学生感知内容、体  相似文献   

13.
郑先猛 《江苏教育》2023,(14):41-44
“六模”古诗教学是解决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古诗教学理念陈旧,方法老套等问题的优化路径。“六模”即“造境—通言—品语—想象—悟情—记诵”六大基础模块。古诗文语言含蓄凝练,精致优美,体现在“节奏”“韵律”“意蕴”“意象”“语用”等方面,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尝试建构微学习任务群,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感知语言的丰富内涵,提升思维,提高审美。  相似文献   

14.
卢军玲 《成才之路》2014,(14):49-49
正一、小学古诗教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学习古诗,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增大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古诗的形式短小,语言精炼,含意深刻,不易理解,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大多停留在熟背的层面,对于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往往都不甚了解,学习古诗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由于古今语言的差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抓住古诗的艺术特点,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精练与优美呢?一、比较辨析,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古诗的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古诗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如《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斟酌,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定了“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比较辨析后,学生便能感受到古诗用词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而古诗是最具语文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学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教学时,教师要从语言文字、意象意境、练字造句等方面入手,让古诗教学真正体现出语文的味道,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真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使命。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语用的机会,开辟语用的渠道,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学”和“做”的完美融合呢?在这一点上,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就是例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用元素,促进学生的语用学习。本文立足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际情况,尝试为学生构建“1+X”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围绕教材这个“1”,生发出“X”个写作角度,从而在读写结合中培养语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这种提法就明确了小学语文必须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解决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要把语用训练扎扎实实地做好,实现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关键还是要正确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接下来,就平时在教学中落实"语用"的一点心得和大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在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诗语言精炼,文字优美,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30多首古诗,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占的份量相当重。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掉以轻心。怎样上好古诗,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哪些步骤,现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 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学古诗教学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