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牡丹江干流选择6个主要监测断面,对所采样品进行监测,用全年监测数据确定干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对各断面此两项污染物在各水文期的浓度进行比较,确定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水文期和污染严重断面,并对结果和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的生态与环境状况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156米蓄水后,三峡库区水环境不仅影响着整个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直接影响到半个中国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硫酸盐是自然水源中的常见物质,对人体健康与环境安全有一定影响,其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饮用水安全.本文通过选取特征断面,对长江干流硫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156米蓄水后,长江干流水体的硫酸盐含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与区域差异,且其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即在枯水期较高,丰水期较低;与往年同期相比,长江干流水体的硫酸盐含量在丰水期无明显变化,在枯水期则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2013年5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清河流域枯水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清河枯水期的水体中溶解氧、氨氮均满足标准要求;仅清河干流上貂皮屯断面pH值超标,其它各断面均满足标准要求;个别断面的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结果最差的是总氮,仅清河干流清河桥断面的总氮浓度满足要求,其它各断面均超标。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应积极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章良  陈恩 《大众科技》2012,(7):115-116,99
采用环境监测方法,对新建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清水江干流的三板溪水电站库区水质及上下游干流、支流断面进行监测,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对水电站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湟水流域总磷水质评价趋势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的湟水干流2004~2009年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水质资料,采用kendall检验法对湟水干流总磷的水质现状及沿程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牡丹江干流上游(吉林省内)2000~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研究其10年来的有机污染指标(CODMn)的时空变化情况及趋势,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水质呈逐年变好趋势;枯水期水质劣于丰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差异明显;上游水质好于下游,其中敦化市为主要污染源,牡丹江干流水质正不断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揭示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循环变化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重点分析了近4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和径流的时空变化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其与区域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条件的成因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逐渐由西风区向季风区过渡,导致年均降水量逐渐增大;降水年内分配集中,汛期降水占全年70%以上;近40年流域内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降水季节分配显示坦化现象。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主要由降水过程决定,但由于受冰川融雪等影响,径流变化较降水更加复杂;受降水变化特性影响,各站点实测径流也主要集中在汛期;流域中下游径流呈现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可能与印度洋季风减弱有关。雅鲁藏布江流域各分区产流量的相关性较差,充分反映了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条件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明显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和M-K法等现代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的年、季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雅江流域近50年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显著的升温趋势,增温幅度分别为0.35℃/10a、0.31℃/10a和0.45℃/10a。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各气温呈明显的逐年代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速度极大,尤其是21世纪初增温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和高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1-2012年MODIS NDVI月数据,基于趋势分析法和Hurst指数法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并采用基于像元的空间统计方法,结合TRMM月降水数据和SRTM DEM数据定量分析了NDVI与降水和高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雅鲁藏布江流域内NDVI整体上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近12年间流域NDVI较为稳定;②流域NDVI改善的面积大于退化的面积,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的持续性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③流域NDVI与降水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其决定系数为0.496,NDVI随降水增加的速度约为0.052/100mm。当年降水量超过1 000mm时,年均NDVI平均值为0.686;④流域NDVI与高程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其决定系数为0.574,NDVI随高程的递减率约为-0.016/100m。当高程2000m时,年均NDVI平均值为0.8左右。  相似文献   

10.
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河流,在滇、黔、桂、粤四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22个水文站点的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西江流域主要河流水沙变化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江干流及其主要河流水沙年内分配高度集中在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在78.2%~81.9%,输沙量占全年的比例在95.9%~98.1%。(2)西江干流年平均径流量为2118.5×10~9m~3、平均输沙量为6187.7×10~4t,其径流主要来源于黔江、郁江和桂江,三者的贡献率达到87.8%,其泥沙主要来源于黔江和郁江,二者的贡献率达到91.3%。(3)近60年来西江干流、郁江年径流量呈现显著性减少的趋势;西江干流、郁江、黔江、桂江、红水河和北流河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4)西江干流年径流量变化存在40~45年的主周期和25~28年的次周期,年输沙量变化存在20~23年的主周期,以及10~13年和4~6年的次周期。(5)在泥沙含量发生突变年份的前后时间段内,西江干流、黔江、郁江、红水河、刁江和北流江的挟沙能力明显增强,可侵蚀搬运的沉积物明显减少。西江流域水沙变化不仅与气候变化有关,而且还还与流域内生态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957年至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塔里木河干流1957年-2005年的年径流量监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技术和R/S法,对干流年径流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①近50年来,塔里木河干流的年径流量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愈往下游线性下降趋势愈显著,随着时间推移,未来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且下降的趋势会更加显著;塔里木河干流径流年内分配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8月),占全年径流量的50%以上;②突变点分析表明,阿拉尔、新渠满、英巴扎和恰拉水文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72年、1972年、1973年和1972年,阿拉尔、新渠满和英巴扎3个水文站突变年份遵从自上而下的推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堆龙曲水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堆龙曲4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堆龙曲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堆龙曲从2号监测断面处开始受到污染,至4号断面处呈明显下降趋势;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论比单因子评价法更能科学、合理地对堆龙曲水质进行全面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嫩江干流拉哈、浏园、富上和江桥四个监测断面在“十一五”期间的水质数据进行评价,探讨嫩江水环境质量,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嫩江水质五年内的变化趋势,为保护和利用嫩江水资源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和与变化趋势,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以及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基于河流源区主要江河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分析发现,由于降水增多、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多数区域地表河川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季节过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河源区径流增加趋势尤为显著。研究发现,气温升高导致的冰川积雪融化径流的增多是地下水资源量以及高原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预测分析认为,随着冰川积雪的减少,融雪径流将会减少,部分河流径流量会出现由增转减的"拐点",这将导致该区域的水资源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球变化对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国军  王玉兰  房世波 《资源科学》2011,33(10):1969-1975
本文主要讨论了青藏高原最近50年的气温、降水以及其它气候因子变化及对农牧业的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青藏高原降水量呈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降水量大都集中在夏季,主要降水量分布在东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及藏东农林区等,而整个青藏高原的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σ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与理论就西藏7地市2000-2015年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展开探讨。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Moran’s I呈随时间推移而增大趋势;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误差模型与无空间属性常数模型的回归结果相比,各地区的差异性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的σ收敛趋势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4,19(2):5-6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干流河道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安徽省位于淮河中游,淮河横贯全省,干流长约430公里,是流经全省的两大水系之一,流域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据2000年统计,淮河安徽段流域总人口约3727.8万人,耕地总面积4292万亩,分别占全省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以2005-20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通江口断面的水质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通江口断面水质污染趋势减轻。  相似文献   

19.
印度担忧中国水电站2010年,中国政府开始在雅鲁藏布江修建藏木水电站,这一正常举措却遭到了印度国内的一片质疑,这是怎么回事?中国人自己修水电站与印度人有什么关系?原来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西藏和云南,然后转入印度,在印度,这条河流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也就是说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横跨中印的  相似文献   

20.
苏腾  黄河清  周园园 《资源科学》2016,38(5):948-955
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文和水温过程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需要评估这一变化对河道形态、凌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灾效应。利用同水位河道过水断面形态参数分析方法,选取宁蒙河段稳定封冻区域(石嘴山-头道拐)的石嘴山、磴口、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5个主要水文站,根据2008-2013年凌汛前实测断面资料,计算相应年份5个水文站同水位下的河道断面面积、平均水深和深泓点高程。结果表明,宁蒙河段近年来凌汛期的径流量和水温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下泄流量过程有助于减少凌灾发生的几率;各水文站凌汛前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深泓点高程不断降低。河道过水断面形态的这种变化增大了凌汛期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助于缓解开河期可能出现的凌汛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