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操作在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里加l 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由于生成的乙醛  相似文献   

2.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关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按照教材的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火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进行演示,笔者发现该操作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进。①实验演示效果差,不能使每位学生感受到生成乙醛的气味。②通过闻气味的方式来证明有乙醛生成,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二化学教材设计的"加热铜丝插入"实验,铜丝的红→黑→红颜色变化鲜明,装置简单,操作简约,铜丝可以多次重复实验,但难于检验乙醇氧化产物而降低了实验的价值.事实上,学生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既不明显,并有相当多学生将乙醇的气味与乙醛的气味混淆而难于分辨,如做银镜反应等.则因乙醛含量太少而现象不佳.  相似文献   

6.
正1问题的提出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后,趁热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后,通过让学生感知铜丝表面颜色"受热变黑,插入变红"的交替变化以及闻生成物的气味,说明有了新物质的生成。但是,实际实验中由于生成的氧化铜很少,导致乙醛的生成量也是很少的,又与大量的乙  相似文献   

7.
c.打气球 d.蒸馏水5毫升 e.80℃的热水 3.实验过程: 先用酒精灯预热铜丝2~3分钟,然后鼓动打气球(不宜太快),使空气和乙醇蒸气一起进入玻璃管,反应开始,黑暗色的铜丝变成亮红色。此时移去酒精灯,继续鼓气,可看到铜丝维持红热状,显示此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的乙醛蒸气溶解在水中成了乙醛的稀溶液。 4.它的优点: (1)反应物乙醇与生成物乙醛基本上分开,因此闻到了乙醛的真实气味。  相似文献   

8.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是探究乙醇性质不可或缺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乙醇的性质,加深对"脱氢型"氧化反应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红热变黑后插入无水乙醇中,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并闻气味。该实验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验证产物乙醛,但乙醇的气味对其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9.
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师在实验中,不时会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反复实验都难以成功的窘况。如何进行实验改进?一反常规的逆向思维有时会有奇效。如,做乙醇在铜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常规的做法是把下部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先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黑,然后趁热迅速伸入装有适量乙醇的试管中,铜丝又变为红色。反复多次,闻试管中乙醛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做法中有较多乙醇气化,这既使体系温度降低、很难反应,又掩盖了微量乙醛的刺激性气味。那  相似文献   

10.
乙醇的催化氧化是高中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但长期以来存在以下疑问:乙醇、乙醛均有刺激性气味,生成少量的乙醛混在大量的乙醇中,无法用嗅觉分辨,即判断乙醛的生成缺乏信度;教材介绍乙醛的沸点(20.8℃)低于乙醇的沸点(78.3℃),有毒性,即使灼热的铜丝与乙醇的接触处发生反应生成少量的乙醛,也会迅速挥发散逸,闻气味的操作是否必要以及是否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高中化学第二册(2003年版)第165页关于Cu(OH)2氧化乙醛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5%的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该红色沉淀是Cu2O,它是由反应中生成的Cu(OH)2被乙醛还原产生的:Cu2++2OH-Cu(OH)2↓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对这样一个重要实验,近年来有不少教师进行了探究,达成的共识是:①乙醛还原Cu(OH)2的反应需要加热至沸腾;②NaOH要过量。有争议的是:Cu(OH)2是否必须是新制的。以下笔者就“新制C…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装置:(见图) 二、实验操作 (1)在导气管的下端缠好多股细铜 丝,使铜丝之间有一定孔隙。为了使铜丝 不致滑落,导气管开口处应烧成喇叭口形, (2)如图将仪器安装好,在支管试管 里注入5毫升乙醇,在另一支试管中注入 新制备的Cu(OH)_2悬浊液,并放在烧杯的 冷水中。  相似文献   

13.
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 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该内容作为演示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三个试管里,分别盛有乙醇、乙醇和乙酸,鉴别试管里是哪种物质,这是现行高二课本实验六《实验习题》中的第6题.这三种物质本身在气味上有明显差别,可通过闻气味来鉴别出它们,而老师们通常要求学生用化学方法来鉴别,在实验室里,几乎所有学生都是最先用石蕊试液域试纸)想鉴别出乙酸来,然后,再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去鉴别乙醛和乙醇.教学参考书也是这样讲的.而在第一步用石蓝试液去鉴别时,学生们都提出了相同问题:有两种待测液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不是实验老师把药品装错了?实验老师说不可能错.我做了一次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有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成乙醛的内容,但未给出乙醇制乙醛的实验。在同册学生实验[实验四]中,实验步骤1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理解不深。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实验,采用下列实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图中打气球用来鼓动进空气,具支试管内装无水乙醇15mL,硬质玻管或去底的大试管内装绕成螺旋状的铜丝,以从电线里剥出的细铜丝为好;吸收管内装蒸馏水8mL,用来吸收乙醛,锥形瓶内装冷却水。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学生掌握“醇催化氧化生成醛”的反应原理,使实验效果更佳,我将原实验做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仪器和用品主要有酒精灯、外径为φ8mm 约50cm 长的玻璃管和一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实验用品简单,但能使空气中的氧与乙醇蒸汽在红热的铜丝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醛蒸汽,刺鼻气味显著,能始终看到铜丝保持红热,并能控制铜丝产生时而光亮、时而发黑等具有启发性的有趣现象。实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高中化学教材上乙醇氧化反应实验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红热铜丝不仅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还能将乙醇一次性氧化成乙酸,甚至氧化成CO2.介绍了乙醇、乙醛、乙酸混合体系中乙醛、乙酸以及反应中生成的微量水的检测方法,巧妙地利用胶头滴管检验反应中生成的C02.  相似文献   

18.
中等学校化学教材中常用灼烧铜丝,多次插入乙醇中,通过闻其乙醛的气味,来说明乙醇在催化剂铜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醛这个事实。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_2H_5OH+O_2→(?)2CH_3CHO+H_2O在这里铜是催化剂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9.
1实验成败原因分析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式是: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 ↓+3H2O,反应中有无红色Cu2O沉淀生成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 中等师范学校化学课本第二册学生实验均安排了《乙醇氧化生成乙醛》这个实验。按课本上所讲方法做,效果不明显,难闻到乙醛辛辣刺激性的气味。“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后滴加吐伦试剂子试管内壁并无银镜反应发生。本人根据不断实验,摸索出一个实验效果明显,易于学生掌握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