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当前要把这一治国方略落实到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新贡献,是对我国治国思想的新发展。“以德治国”思想是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方略,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构筑完整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德治”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周公,他在总结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后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只辅佐那些有德之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遂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并丰富了“德”的内容,成为儒家“德治”思想的创始人,“德治”思想也就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德治”经典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治国宝典。正因如此,一些人把“德治”与封建专制等同起来,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常常被认为是同“法治”根本对立的“人治”思想。人们…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可偏废。“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论,而且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扬弃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总结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法治”历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把它提到了同“依法治国”同样的高度,成为新时期我国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的提出,必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党的建设,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有序地进行,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全面发展。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摇篮、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实现“以德治教”尤为迫切与重要。一、“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德治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把“以德治国”的方略扎扎实实落实到基层,才会产生巨大的治国效应。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教育导向、道德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出现道德迷茫,价值观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认识的的高度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论述坚持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认真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古代,“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是儒家提出的治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议中…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完善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是对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发展,这一思想同时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放在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论述,强调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本文试从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和实践性角度剖析二者的关系,认真领会,落实这一思想,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近来在一些重要场合谈及治国方略时,多次将“德治”放置在与“法治”同等重要的高度。这是对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实和完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在对德治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诠释的基础上,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德治”在理论和实践都经得起检验。文章进一步认为,治国应先治官,治官必须以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由此衍生出“仁政爱民”的治国思想,主张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教师可以把文言文中儒家治国思想的散珠碎玉串连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思考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我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实施效果上相互促进,都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两大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扬弃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总结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法治”历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把它提到了同“依法治国”同样的高度,成为新时期我国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的提出,必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党的建设,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有序地进行,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明的全面发展。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三个代表”的论述到“德治”思想的提出,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德治”是在新形势下治党的内在要求,它给治党带来了促进力、凝聚力、核心力。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他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所倡导的德治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治国之道,对古代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向前发展.当历史进入了21世纪的特殊时期,儒家德治思想时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安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治国方针,是对我国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法治与德治并重 ,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 ,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新高度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和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这一思想对于加强“以德治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 ,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学习、研究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本刊特开辟专栏。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法治 ,而且必须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 ,建立一套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是新时期我党在治国方略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 ,“以德治国”是新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治国方略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是对国家治理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江泽民总书记把“以德治…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必将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