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德福 《英语辅导》2008,(2):122-125
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息息相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尤为重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涵化"的过程,追求在译语中保留源语的文化价值。因此,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颜色词时,只有尽可能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实现颜色词的跨文化建构,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总结了新兴的"文化翻译"研究现状,并对文化翻译中的翻译单位进行界定,以对日后译者从事文化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翻译活动在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翻译活动主体是翻译工作者。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其身份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而译者的翻译策略则会影响原作在异域文化中的形象。本文以《红楼梦》两个全译本中典故的翻译为例,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了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借鉴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探讨少数民族典籍翻译中一名合格的译者应具备的跨文化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多元文化观和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旨在提升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的质量,使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出去",从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构建多元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既集中反映了跨文化交际的各种障碍,也是译者创造性翻译方法的具体表现。《兄弟》德译本中语言、社会以及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是《兄弟》实现成功译介的重要因素,也为推进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商务翻译也因此越来越普及。传统的观念认为有了足够的语言能力,丰富的知识,基本的技能,人们就能够在交际中有很好的表现并取得成功。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文化间的差异。因此,译者应该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其翻译策略。这二者是商务翻译获得成功的保证。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翻译及其翻译策略中的重要性,并引导译者强化和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以有效地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提出商务翻译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点——语言文化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译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商务活动中的翻译障碍,促进商务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核心,也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生态翻译学关注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境遇,注重译者与翻译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努力实现与翻译群落、语言与文化系统中诸要素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二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二者各有长短,是跨文化翻译中译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加以分析,认为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策略有助于避免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的走失,从而更好地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文化和交流相辅相成,翻译活动的内容之一是处理不同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及其思维差异,文化和翻译在本质上互补。因此,翻译既要研究个体语言文化理解和认知模式,也要研究民族文化模式和社会认知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译者意识到语言文化中的个体和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才能在翻译中较好地解决语言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译者的文化身份逐渐成为译学界热议的话题。在全球化语境下,译者文化身份的界定,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译者的文化身份具有多元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协调不同的文化,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究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以及译者文化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诗歌翻译,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被视为文学翻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家都就其性质、标准、方法、技巧等方面对诗歌翻译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然而,作为翻译活动主体之一的译者,却是近年来才引起译界重视。译者的主体性对整个翻译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研究正在探索中的课题,本文试从诗歌翻译这个跨文化活动中来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译者的素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商务译者是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职业沟通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做好商务英语翻译,要求译者除具有双语转换能力、双语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满足国际商务情景中要求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翻译被赋予很强的文化性,被视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总体上,文化具有可译性,只是存在一个可译性限度问题。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应该充分合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平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把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降到最低,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口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灵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除了掌握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口译过程中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欠缺之外,往往是由于译者对双语文化差异缺乏深刻的了解造成的。本文指出在口译工作中译者应强化跨文化意识,并提出了口译中处理文化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属于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起着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作用,他必须熟悉此种文化,也应该熟悉彼种文化,总之,译者应该具备很强的跨文化素养。本文从译者应该不断提高对文化的自觉性和敏感性,译者应该使自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译者,必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三方面来深入研究译者应该具备的跨文化素养,目的在于使翻译这个跨文化交际活动能顺利并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刘怡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36-137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翻译的文化转向,讨论了翻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译者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其培养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跨国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语言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译者的翻译与贸易活动紧密相连。商务英语译者在参与贸易活动时,逐渐发现翻译并非难在句法结构等方面,而是语言活动中隐含的文化差异。作者试图通过阐明文化因素与翻译的普遍联系及英汉商务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如译者不熟悉对方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就可能导致交际障碍、冲突或误解,引导读者发掘商务英语翻译中潜藏的文化差异,寻得可行译法,如增益法、筒词法、转换法等,以期增强文化意识,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不断紧密,交流不断频繁,跨文化交流在语言文化研究中也备受注目。而翻译的目的就是利用语言工具完成信息的交流,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如何准确地翻译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对于传播中国当今社会文化,促进国际间交流和友谊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从当代跨文化交流为基础来研究网络新词的翻译,既能提醒广大译者对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又能为新词的翻译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在论文中通过论述网络新词的概念、特征,提出对网络新词的3种基本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翻译的移情与同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翻译语言的同时也在翻译文化。情感因素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之中,它是民族文化心理在文本中的体现,包含了感情、态度、情绪、心境、信仰等因素。它体现了作者内心世界和对读者感悟的期盼。情感是意义的一部分,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认知隐喻的差异导致认知指称和情感指称的不统一。因此,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情感转换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实现跨文化翻译应处理好“移情”和“同情”的适度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