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如何解释中国市场越来越普遍的突破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环境特征对其具有直接驱动作用吗?本文从制度环境和产业环境两个层次,聚焦于环境动态性和环境敌对性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探讨其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直接影响效应.基于204个企业样本数据发现:(1)技术动态性正向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2)市场动态性正向影响破坏性创新,对突破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3)竞争敌对性对突破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4)政策敌对性正向影响破坏性创新,对突破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动荡环境下的资源分配和创新战略制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渐进、突破与破坏性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兰剑 《软科学》2010,24(3):10-13
对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的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三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是依据创新的程度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连续点,而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轨道上的延伸。破坏性技术创新理论是从对原有的市场是否产生威胁和替代角度展开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破坏性创新是企业不连续性变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企业创新中十分重要,相关研究也很丰富。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概念的各种内涵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破坏性对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不连续性影响进行解释,紧紧抓住破坏性创新使供需各方产生“失效”的内涵特性来重新对破坏性创新进行界定和分类。进一步,基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失效”内容,系统梳理了破坏性创新的促进和制约因素,分析各类因素在破坏性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布。然后,针对破坏性创新实现机制分散化的研究现状,从破坏性创新内涵出发,将实现路径归为供给方不连续—需求方连续、供给方不连续—需求方不连续和供给方连续—需求方不连续3类,并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路径选择和不同路径实施过程的具体思路。最后,尝试构建破坏性创新的研究框架,并提出若干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理论发展和组织条件进行回顾和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中国企业案例研究,阐述创新的生产经营过程(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是如何影响破坏性创新,以及破坏性创新的机会更多是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获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管理的启示并提出对策,为企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破坏性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类型,从技术专有性和技术机会两个方面对破坏性创新技术体制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主体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技术体制在破坏性创新驱动产业演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技术机会不断增加、专有性不断下降,破坏性创新企业对在位企业的颠覆速度更快、颠覆程度更高,企业平均年龄不断下降,在位企业存活数目及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本文为企业根据不同技术体制下破坏性创新导致产业演化机理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界定与模型构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技术创新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本文在梳理该理论形成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方法,进一步明晰了破坏性创新的基本概念,构建了破坏性创新的基本模型,进而提出破坏性创新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薛捷  张振刚 《科学学研究》2011,29(1):154-160
 破坏性创新为新进企业冲击和侵入在位企业的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作为轿车领域的新进者,面临着领先的合资品牌轿车的激烈竞争,长城汽车作为自主品牌轿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创新战略符合破坏性创新的特征。通过对于长城汽车的案例研究,分析了长城汽车轿车产品的特点、破坏性创新的思路以及产品的市场侵入模式,对于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途径。通过对后发企业追赶和破坏性创新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基于后发企业视角重新阐释破坏性创新内涵,从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技术及政策的多维角度整合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继而从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和路径两个方面总结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实现方式,探索性地构建基于后发企业视角的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最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高端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定量研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创新策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不同创新策略对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的不同创新策略对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影响,借助于Swarm平台,开展仿真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类型创新企业的非竞争性假设前提下,破坏性创新应该更多地发生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中,而渐进性创新是中小企业理性的发展策略。同时一旦创新策略实施成功,渐进性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竞争优势,而破坏性创新很可能使企业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破坏性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性竞争工具,对企业突破成长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奇瑞公司为例,使用扎根理论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奇瑞公司的成长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情境化方式构建出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成长模式框架。研究发现,奇瑞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嵌入了破坏性创新战略,通过技术破坏、产品破坏、市场破坏和服务破坏等方式完成了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并实现了快速成长。归纳总结了奇瑞公司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成长模式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以WOS、CSSCI数据库的颠覆式创新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国内外颠覆式创新研究的演进过程、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外聚类的演变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重要文献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异同;国内外均重视研究颠覆性技术等主题,国外更关注颠覆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等主题,国内更关注不同性质企业的颠覆式创新路径等主题;发展趋势上,国外聚焦可持续发展、物联网和共享经济等,国内聚焦后发企业和颠覆性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颠覆性技术是推动人类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相关战略规划和部署,期望占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作为资源集聚的有效方式,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的构建逐渐上升为国家的战略需求,相关研究也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文章首次以创新过程视角开展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研究。从创新理论出发,深入创新过程,系统分析了技术成长特性,明确了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内涵,并以案例研究为支撑,解析投入实践,总结投入模式,链接创新机理,实现了从创新机理到创新实践的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的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知网文献总库(CNKI)为资料来源,检索1997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发表的有关破坏性创新的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这些文献在发文时间、发文内容、发文期刊、发文作者、发文单位、研究资助基金、被引用次数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文献内容对国内破坏性创新研究的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述评,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面向低收入群体(BOP)的创新理论——述评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向低收入群体(BOP)的创新理论认为,通过寻求满足低收入人群未被满足的需要,企业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流程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从而将企业视角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本文以破坏性创新为出发点,对面向BOP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以便于研究者和管理者对本领域的理论脉络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就具体的研究对理论体系及企业实践的支持作用等达成全局性的了解。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文章发现,现有研究多是从跨国公司立场出发,对BOP市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探求中国特色的"BOP-TOP"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应该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探讨颠覆性创新是如何实施跨界行为,并分析外部环境对跨界过程的影响.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以硬盘行业为对象,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硬盘行业的跨界活动进行数据编码与系统分析,构建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扩散全过程模型,以跨界为基调,包括搜索、涉入、扩散、颠覆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联系紧密并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的角度提出颠覆式创新由创新模糊前端、研究开发阶段、目标市场商业化阶段、进入主流市场、建立行业标准,新一轮的颠覆式创新等6个阶段组成,并对每一阶段进行详细剖析。将SECI知识演化模型的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在化与颠覆式创新过程的创新模糊前端,研究开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结合对应分析,同时将企业外部知识源这一要素加入SECI模型。  相似文献   

17.
颠覆性技术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现今对颠覆性技术创新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的文献较少,大多数学者仅对该领域进行了定性的归纳总结。基于内容分析法针对WOS和CSSCI数据库中2000-2017年的文献,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从研究现状、文献共引、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整体处于研究蓬勃发展阶段,其中美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最大,我国的国际影响率相对较低,成果质量有待提高;从学科分布交叉角度分析,国内交叉学科的研究较少;美国、英国、德国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国家;通过共引分析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核心文献,Christensen在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影响最大,Christensen、Danneeles、Adner等在该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前期发表的文章在该领域处于奠基地位;颠覆性技术创新结合市场企业的研究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后发企业与在位企业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新兴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在管理、经济中的发展等为国内外共同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孙兆刚 《软科学》2003,17(5):69-70,78
文章从科技创新中分裂性技术的来源和内涵出发,分析了分裂性技术的产生及其影响,并根据其影响探讨了分裂性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创新者困境的理论解释——排斥性创新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关于排斥性创新的创新者困境的理论研究发展过程,进而评述了经济学观点、组织理论观点、学习理论观点和宏文化观点对于创新者困境的理论解释。最后采用创新退化的观点对关于创新者困境的理论解释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