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敬 《大众科技》2011,(1):106-107,118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关键所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实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零距离就业。文章探讨了当前该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独辟蹊径,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为例,以现有餐饮实训设施为基础,按"工学结合"要求进行改造经营,将创业、教学和实训融为一体,从而创建一个真正的"工学结合"新模式。本文重点解决四大问题:一是许多高职院校投巨资建设的餐饮实训设施利用率不高;二是单纯不可持续的消耗性实训;三是流于形式的"工学结合";四是学生创业难。  相似文献   

3.
杨晶 《科教文汇》2010,(36):166-167
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双方面综合分析入手,综合考虑营销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影响要素,从人才培养规格、"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设置、"工学结合"实践实训体系的设计和具体操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全面的探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阐述"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与方向。提出图书馆必须摒弃传统的办馆理念,确立为"工学结合"服务的核心理念,在特色馆藏建设、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注重"工学结合"内涵建设,彰显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顺应、支撑、服务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实训教学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造性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做好实训教学资源网的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仁安  曹永峰  陈斌 《科教文汇》2010,(27):156-156,163
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培养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引入思科公司的网络技术教育项目,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此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解决的问题,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玉娜  张兴 《科教文汇》2011,(12):159-159,194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暖通专业如何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戴慧娟  丁文 《科教文汇》2010,(1):157-157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走"工学结合"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本文介绍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陈彬  吕世霞 《科教文汇》2014,(30):73-74
本文主要论述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的定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到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不论从哪个方面都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凸显高职教学特色和汽车行业特色,既注重实践又兼顾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知识的运用,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田勇 《科技风》2012,(20):246
工学结合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教育环境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环境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使得职业教育在时间上、空间上、内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必须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教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学校不只是学会理论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要更好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作为学校来说教学环境就应该随之改变,要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创建工学结合实训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强化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本文的研究首先指出工学结合教学的实质含义,然后具体阐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和实践,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化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魏翠萍  郑凤婷 《内江科技》2010,31(3):167-167,196
“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真正内涵就是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魏发国 《科教文汇》2012,(24):64-65
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的动力分析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工作页"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这一任务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自动变速器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遵循"在做中学"的理念,在工作页的指引下,合理设置目标和配置资源,保持工作过程系统化,有机实施教学计划,展开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三本院校的培养方式一直在探讨摸索中前进,培养侧重于应用型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三本院校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是指明灯。而大项目教学法正是在工学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工学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上的具体应用,大项目教学法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做到"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提出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做出了新的启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要求高职英语教育做到以下四点:课程在课程环节设置上注重体现"英语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中注意将公共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工作实践和市场反馈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以突出学生的科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关键要把所学知识的科技含量的实用价值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宗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是参与工学结合的三方主体,但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与企业合作不深入,实施机制不健全,财力、人才资源不充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社会导向,主体认识,机制建设和加大投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吴文国 《中国科技信息》2011,(8):286+283-286,28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如何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教材的编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充分调动地方、企业、院校的积极性,面向市场需求,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才能共同开发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用性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