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败是创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更好地挖掘创业失败的价值,本文探究了连续创业者的先前创业失败经历对其后续学习行为的影响,并从创业者不同的归因倾向出发,探究了失败经历对失败后学习行为影响的边界条件。基于创业学习理论和归因理论,对181位创业者的调研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创业者失败经历对于该创业者后续创业活动中的探索式学习行为有促进作用,抑制了利用式学习行为。而在失败后,失败归因对于创业失败经历和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当创业者将失败原因更多归咎于外部归因时,创业者更倾向于采用探索式学习行为,而不倾向采用利用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2.
黎常 《科研管理》2019,40(8):145-155
摘 要: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创业者的创业失败经历作为二手资料来源,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并另外对5位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进行案例访谈分析。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双元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政策不确定性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而且显著促进了利用式创新行为;(2)调节效应表明,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了政策不确定性对探索式创新行为的影响,但对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在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中,小规模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激进的探索式创新行为,大规模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的利用式创新行为。研究结论对面临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不同规模的企业该如何进行双元创新行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表明,从创业失败的负面情绪中恢复是后续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定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创业者在认知与动机层面上缓解/增强负面情绪对创业学习的消极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关注情绪成本对于双元学习的负面影响,并引入反事实思维,即个体分析和解构以往事件的思维过程,作为影响消极作用的边界条件。通过199份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问卷调查发现:失败带来的情绪成本不利于后续创业学习;创业者采取自我导向反事实思维可以弱化情绪成本与探索式学习的负向关系;创业者采取他人导向反事实思维可以弱化情绪成本对利用式学习的消极影响。研究结论可以启发创业者辩证地看待创业失败带来的情绪成本,通过思维培训和情绪管理策略调整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更高效地从失败中学习获益。  相似文献   

6.
既有研究关注于归因与后续创业之间的关系,将失败归因看作一种聚合构念进行探究,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明确何种归因方式的组合有利于失败修复进而促进连续创业。本文在已有创业失败修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归因理论,以72位创业者的创业失败经历作为数据源,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失败归因的组合方式对失败修复的影响作用。同时,对8位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分析。研究发现,将失败归因于可控的内因、不稳定的外因或不可控的外因时,有助于创业者的失败修复。在此基础上从情绪管理、失败学习、归因引导等层面得出了促进创业失败修复的若干启示,对创业失败者更好地从失败中修复过来进而重启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晓蓉  栾睿  庞晶 《科研管理》2019,40(1):76-88
本文研究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该过程中组织惰性的中介作用与双元平衡的调节效应。运用SPSS20及SMARTPLS3.0对234家中小企业渠道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组织惰性在渠道双元学习和渠道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2)渠道学习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双向影响;关系惯性与知识惰性在双元学习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差异:探索式学习克服组织惰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式学习强化关系惯性,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负面效应;(3)双元平衡在学习对知识惰性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有益于拓展渠道理论的研究视野,补充完善了渠道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渠道成员通过双元学习提高应对高度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成败归因倾向与知识转化模式理论,构建失败归因、经验-知识转化模式、后续创业意向关系模型,对珠三角地区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展开调研。研究发现: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提升并无显著作用;失败归因均能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知识转化,但只有探索式知识转化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间起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利用式知识转化的中介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对双元创新的研究尚未有统一的理论视角归纳双元创新不同触发因素的难易程度,基于资源基础观,从高管优势整合、资源利用、组织学习3个角度,对中国情境下双元创新的60个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元分析,深入剖析3个维度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影响作用的强弱程度,同时检验地区经济水平、行业属性和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厘清双元创新在中国情境下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中国情景下,高管优势整合、资源利用和组织学习均能够显著提升组织双元创新,且其促进作用强度依次增强;在所有条件下,相比于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更容易被触发,原因在于利用式创新能够通过资源整合得以实现,符合中国从产业化到技术逆向行走路径;测量工具和地区经济水平能显著调节上述组织双元创新触发过程,而行业属性仅能调节探索式创新被触发的过程。为此,企业应更为关注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辩证看待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此外,政府和企业自身均应重视地区经济水平、行业属性等因素促进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败归因倾向与知识转化模式理论,构建失败归因、经验-知识转化模式、后续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通过162份有创业失败经历的珠三角区域创业者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失败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后续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后续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失败归因均能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知识转化,探索式知识转化模式作为中介变量,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间起到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利用式知识转化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中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应的管理启示对创业者的进一步创业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机平衡观视角,对我国长三角地区185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及其双元平衡度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检验组织冗余、战略柔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利用式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线性影响作用,而探索式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二次曲线的影响作用;(2)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的双元平衡度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线性影响作用;(3)组织冗余、战略柔性对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及其双元平衡度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学习导向、双元创业学习与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模型,旨在揭示双元创业学习在学习导向与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双元创业学习对新企业竞争优势的互补影响.利用中国403个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和利用式创业学习在学习导向与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两者对新企业竞争优势的互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和失败归因理论,构建创业失败与再创业绩效之间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利用235位农民创业者访谈数据,实证分析创业失败对再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研究发现:①农民创业失败与其再创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②失败学习在创业失败与再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积极中介效应;③失败内归因正向调节创业失败对失败学习的积极作用,但内归因在创业失败与再创业绩效之间未发挥显著调节作用;④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显著,即失败归因显著调节失败学习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民创业者应重视创业失败恢复,加强失败学习;政府应开设创业失败学习培训,同时应创造包容的创业失败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动态能力逐渐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之一,同时创新文化作为影响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依据275份有效问卷探究了创新文化、双元学习到动态能力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创新文化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将双元学习纳入研究模型后,模型得以改进,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对创新文化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结果,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对双元创新的研究尚未有统一的理论视角归纳双元创新不同触发因素的难易程度,基于资源基础观,从高管优势整合、资源利用、组织学习3个角度,对中国情境下双元创新的60个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元分析,深入剖析3个维度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影响作用的强弱程度,同时检验地区经济水平、行业属性和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厘清双元创新在中国情境下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中国情景下,高管优势整合、资源利用和组织学习均能够显著提升组织双元创新,且其促进强度依次增强;在所有条件下,相比于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更容易被触发,原因在于利用式创新能够通过资源整合得以实现,符合中国从产业化到技术逆向行走路径;测量工具和地区经济水平能显著调节上述组织双元创新触发过程,而行业属性仅能调节探索式创新被触发的过程。为此,企业应更为关注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辩证看待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此外政府和企业自身均应重视地区经济水平、行业属性等因素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归因会影响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从而影响后继行为的动机。教师可根据归因理论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并通过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做出合理归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行为的坚持性。调查发现,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具有不良归因习惯、归因方式不恰当,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动机,这一现实困境呼唤教师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关系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影响新产品绩效的模型,并利用247家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氛围(组织理念、主管支持)显著正向影响新产品绩效;探索式、利用式学习在组织创新氛围和新产品绩效间起平行中介作用;企业间信任正向调节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据此,应该加大对企业内部软环境建设的投入,营造良好组织创新氛围;积极推进组织间合作,增强合作企业间信任;协调开展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动态平衡企业“双元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验学习与归因理论,构建有调节的双中介作用理论模型框架,研究失败情境下创业韧性与再创意愿的因果关系机制,重点探究双元学习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机理,同时引入反事实思维作为创业韧性对再创意愿作用机理的边界条件。实证研究发现:(1)创业韧性对再创意愿有积极促进作用;(2)双元学习在创业韧性与再创意愿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导向反事实思维调节创业韧性对探索式学习的直接作用以及其通过探索式学习对再创意愿的间接作用;(4)他人导向反事实思维调节创业韧性对利用式学习的直接作用以及其通过利用式学习对再创意愿的间接作用。因此,创业失败的创业者通过对失败事件的反思、解构与归因,进行有目的地进行创业学习,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再创意愿,从而为创业失败者东山再起提供自我进取与社会支持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蔡灵莎 《软科学》2020,34(2):59-65
基于外来者劣势视角,分析组织双元学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再引入知识整合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探讨组织学习影响投资绩效的能力差异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统计软件Stata14.0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克服外来者劣势、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上具有互补效应;知识整合能力是跨国公司实现双元学习互补效应的必要性保障;利用、探索式学习的协同效应并未得到支持。据此,跨国公司应关注组织双元学习的互补效应,均衡发展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来克服外来者劣势,并注重员工知识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来提高公司的知识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选取山东、江苏两省225家创新类企业为样本,对不同内容的异质性知识(技术知识异质,市场知识异质)、不同的组织学习行为(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技术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有倒U型影响,对探索式学习有正向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均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在技术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及市场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