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强 《新高考》2006,(2):46-49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产生的。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加,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的三大问题。人类同环境、资源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成绩很大,现代社会文明就是在广泛和深入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但是,往往由于人们对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而产生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现象。而由此出现的问题及其严重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与发展等诸多现实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升华。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延伸与发展,生态文明与文化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思想道德与社会领域中延续和传承的精髓之一。作为一项关乎社会和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进行生态文明教学也成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的小学教育教学设计目标较为明确地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目标要求,并且这一教学目标也明确地体现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之中。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设置内容中,明确要求要努力引导和帮助学生“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且还要有“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教学目标等。这些基本要求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是在为编织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阶段的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特点。文章指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人类顺应自然,人类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四个阶段,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当今人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六大表现:人口爆炸性增长,耕地与粮食短缺,淡水供应日益紧张,能源与矿产渐趋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森林破坏与失调,同时新技术革命又帮助人们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又体现了新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几大特点。人们通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正确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技术盲目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环境哲学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熟悉——8个名词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环境问题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在不同的地区各有差异,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黎 《贵州教育》2010,(3):19-20
一、生态教育的内容 1.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要让幼儿懂得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能改造、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类造福;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珍惜、保护自然,保持生物种类,数量的相对稳定,学习防止环境污染的常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原始思维发展的几个问题周建达原始思维(Primitivethinking)是指原始社会人类的思维,即现代文明人的思维产生以前的人类的思维形态。这种人类早期的思维有何特点和规律,它与现代人思维的产生发展有什么关系或联系,是人类学、文化民族学、哲学界...  相似文献   

10.
郭惠尧 《红领巾》2005,(3):136-137
工业设计作为创造产品的思想和科学方法,成为改善人类生活方式、调整人与环境合理关系等的决定因素.认清设计价值的本质内涵,沿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主线去思考人类和社会问题是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以迎合或超越时代的方式来施加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增长,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日益严峻。在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紧迫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异常尖锐的矛盾,实施环境法治成为必选。实际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环境法治中协调人类福祉和自然权利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福祉和自然权利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近几年高考综合试卷上的重点。环境问题常与时事热点结合在一起 ,用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创新能力 ,这仍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1 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地理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组成。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 1 ) ,明确图中各箭头的含义 ,可以弄清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1 .1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 ,从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自然主宰人类的时代,人类敬畏自然;人类主宰自然的时代,人类对自然恣意掠取。这种转变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要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环境道德约束规范,切实保护好环境,以求人与自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然而,迄今人类所取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此产生了困扰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在当代愈演愈烈。基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考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天人合一"思想中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李世林一、人对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日历上的最高问题1.对自然的思考,是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人类生活在自然的怀抱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和自然界打交道。因而,古代东西方的圣哲大多是从考察自然、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来展开他们各自的理...  相似文献   

16.
姬惠光 《新高考》2006,(5):96-101
[重点难点解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人与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人类社会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与能量,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环境对其有清除、净化的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从自然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向大自然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关经济专家指出,当代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粮食、人口、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其中大多属于环境问题。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无节制地生产和追求最大限度消费的生存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转变人类不合理的生存方式,摒弃一味向自然索取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承认自然的权利和价值,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 的规定性。主体性问题的实质就 是在主客体关系中人的地位、作 用和特征问题,主要涉及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 1、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关系 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 及其伦理水平决定的,可分为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附、顺从自 然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改造、利用 自然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自 身不断发展,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人类从自然的奴隶向自然的主人转变;第三阶段是刚刚起步的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2、人与社会的关系离开个体发展就没有社会发展,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进步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为友。因此,要培养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以此帮助学生判断人与自然关系的是非善恶,从而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理性的生态人,最终,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