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园小径句的构成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园小径句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构成通常是利用一词多义、句法策略和话语关联的理解策略。透析花园小径句的构成,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在词汇、句法策略、认知语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花园小径句,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句法层面中"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花园路径现象”在词汇、句法、语篇层面普遍存在。“花园路径现象”指语义流中途折返、另路通过的特殊语义排歧现象。其重要成因在于解码过程必须遵循认知上的顺序性。其中,“认知顿悟点”是解码过程的转折点。如其所提供的信息量足以证明认知主体前期理解的错误,则认知纠错机制相应启动,认知主体返回到意义解码的初始阶段,重新按照认知顺序进行意义确定。直到解码过程可以顺利通过“认知顿悟点”。  相似文献   

3.
花园路径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9):105-107
花园路径现象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给人们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旨在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句法、语用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来探讨花园路径现象,从而揭示人类语言的内在规律,对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花园路径现象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给人们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旨在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句法、语用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来探讨花园路径现象,从而揭示人类语言的内在规律,对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语句法歧义句是一种既常见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了解和熟悉建构在认知心理学中两大语言认知模型基础上的花园路径模型、基于制约模型和参照支持模型,将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英语句法歧义句。  相似文献   

6.
通过修辞学的框架内从句法、语义、语用等相关方面考察了花园路径现象--花园路句子与花园路语篇.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形式形成的认知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同时从理解的陌生化及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其修辞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正序句Mary comes here和倒序句Here comes Mary进行对照,可见二者在语义,语用和句法方面的差异,对这两种句子的句法探讨再次说明:某种句法形式是否可以接受,并不单纯是句法问题,句法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独立王国”。某种句法形式不能接受的原因,有时可以从语义和语用方面找到。  相似文献   

8.
否定副词“不”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对“不”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和语义范围、否定焦点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花团小径”现象是语言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歧义现象。由于“花园小径”句在整体上并不存在歧义,只有一种正确解读,因此,本文倾向于将其定义为认知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种误读。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措助实例,对英语中“花花小径”现象进行诱因分析,旨在排除“花园小径”句中的歧义。  相似文献   

10.
程秀苹 《考试周刊》2011,(74):105-106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花园路径句和复合句的理解,实验发现对这两种句型理解的最终表征并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存在不完全理解的现象,句子理解认知机制中可能存在快速节俭启发式理解。  相似文献   

11.
带“得”程度补语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而重要的句式,其结构和语义上的特殊性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角度对这一句式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法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对该句式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本体方面,而是应该顺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该句式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对英汉语说明性因果关系表达法作一对比,发现显性表达法既有交叉相似部分,又有很大不同,句子层次上的隐性表达法彼此相差甚远。这些区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谈汉语语序变化的合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不同的语序往往可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改变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因此在语言运用中,选用哪一种语序取决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本文试图结合句法、语义、语用来考察双向动词语序变化的合格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认知语法和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没有”型比较句的比较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指出什么样的句法成分能够充当比较结果是由该句式“不及”、“达不到”这一基本语义决定的,重点分析了状态形容词充当比较结果的原因和“那么”的用法,接着分析了比较结果的语义模糊性和语义类型,最后分析了整个“没有”句的语用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不但P,而且Q”常被看做递进复句的典型形式。本文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分析发现:(1)P与Q在语义上并非总是前经后重、并列,有时Q是对P的补充,甚至P重Q轻的情况都很常见;(2)有时“不但”可用可不用,主要视话语中心的需要与说话人视觉变化,有时“不但……而且”必须配对使用,有时只能单用“而且”,这主要受制于某种特定条件。本文从语义、结构及语用的角度探讨合用与单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韩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22-124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强调句式,我们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句式的发展。得出此句式在宋金时期就开始出现,到明清时期,"是……的"句式已发展完善,其用法和现代汉语无异。最后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是……的"句式的特征作了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把"字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法现象之一。本文从研究角度出发 ,对 1 92 4年以来的“把”字句研究在句法研究、语义语用研究、探源研究等方面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分析总结 ,同时也作一些评介 ,指出应当加强它的语用、探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临夏方言的“是”字句除与现代汉语“是”字句用法相同外,大部分“是”字句结构复杂,用法特殊。这些句子“是”字的前、后分别是谓词性短语,所构成的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内容,并且因主题不同,强调的焦点和侧重点不同。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平面分析了临夏方言中的这类“是”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